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強教學:一場以創作為名的行為藝術

李強教學:一場以創作為名的行為藝術

[ 本文共計1126字 · 建議閱讀2分鐘 ]

文 /陰曉雪

三月初的德州還沒有在春天中醒來,找朋友喝茶,偶然遇到受邀來德州的李強老師。

未來的五天時間,他要教來自各地的學生藝術課。

李強

我在一本集子中見過李老師的一幅字,那種很有靈性的跡化讓畫油畫的我入目難忘。

李老師怎樣教授藝術呢?帶著這份好奇,集彥齋齋主勇田兄領我到二樓,李老師正在那裡上課。

李強 書法作品

天哪,這是怎樣的課堂啊,近二百平的空間里滿地滿牆的字畫,隨處橫豎著形制不一、字體各異的木板。

或坐或立的學員圍滿長長的畫台,入神地寫著劃著,陶醉在墨香里……

畫台下塞滿了扔棄的廢紙,這樣大量的、自在的揮筆,好像不是為寫好而是為寫壞,李老師在大家身邊引導著、修改著,這,儼然是一場行為藝術。

李強 葫蘆圖

沒有教學PPT、不講長篇大論,李老師做示範,帶著大家書寫、繪畫、刻板、刻印,在體驗中找方法。

在那個當下,很多人像是被施了魔法,開始努力擺脫藩籬的束縛、放下界戒,專註而忘我地投入創作。

這個氛圍讓我羨慕又欣喜。

李強老師在教學創作現場董萱 攝

做了近三十年的教師,山不轉水轉,面對越來越有齡距的大學生,很少能體會到這種帶動和啟發的幸福了。

同為老師和創作者,不得不佩服這位有辦法的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他做到了。

李強老師在教學創作現場董萱 攝

篆、楷、行、草、隸,就算了解一番也得需要個十年八年,跨界的勇敢、幾十年的歷練嘗試,加上那份曠達智慧,這些書體在李老師的心裡都變成了手下那份神來之筆。

木刻、印刻、寫意畫、硃砂、拓印、水、墨,大家跟著李老師跨界體會不同的創作辦法,在做中得歡喜,在做中找心源。

李強 書法作品

美術形式多種多樣,隨之而成的界域讓人痴迷深陷而不覺知。

常常說,對傳統的學習,是用了一輩子的功夫打進去,又有誰想一想,哪裡又有打出來的力氣呢!

更何況,吃豬肉不是為長豬肉吧?學習借鑒,不就是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嗎?

李強印作 萬歲富貴

現當今,能寫又能畫的為數不多,跨界研究、融會貫通的更是鳳毛麟角,詩、書、畫、印實在是對一代大家成長的要求,我不能望其項背,但知道李老師從哪裡來。

書畫同源,是常人對書寫和繪畫的一種認知。油畫也是畫,不說畫什麼和怎麼畫,李老師的教學和創作為我提供了珍貴的借鑒。

李強 書法作品

一分恭敬一分收穫,李老師真誠而智慧,追隨而來的學生被帶動被啟發,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把握當下,畫就對了。

————

陰曉雪,教授、碩士。山東美協理事,山東美協油畫藝委會特約委員,山東油畫學會理事,德州美協副主席。現任供職於德州學院美術學院。

出品人 | 施晗

主編 | 李妙染責編 | 趙國林 王景

| 名家書畫訂製 |

藝術 · 美學 · 品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學了一輩子歐陽詢,才發現1400年前的這篇墓誌竟是「歐體」先驅
顧柯紅:詩性的草書,是為了表達靈魂的存在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