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跟著網紅這樣做,結果孩子1歲半還不會走路!
市面上教新手爸媽育兒的書籍多不勝舉,各方各派的育兒心法皆不同,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用某一套標準,不正確運用很可能適得其反。一位媽媽學網紅的育兒方法,只給孩子喝母奶、吃蔬菜泥,結果孩子到了1歲半仍不會走路…
該男孩在10個月大時,因學走路時不慎摔了一跤,但力道並不大,居然就骨折了,拆掉石膏後,直至1歲半都還不會走路,連站立都困難,送醫後檢查後,才發現男童患了佝僂症。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男孩的媽媽購買了一本網紅的育兒書籍,照著書內的方法照顧孩子,只給男孩喂母乳,副食品只吃米飯泥、蔬菜泥等,男孩很少吃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結果孩子輕輕摔一跤就骨折,甚至到了1歲半都無法好好站立,雙腳甚至出現O型腿變形,連發育都比同齡孩子遲緩。
由於男孩長期嚴重缺乏維生素D及蛋白質,因而患後天性的兒童營養不良合併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才會引發後續的骨折、身材矮小、甚至發展遲緩的現象。所幸媽媽聽醫生建議,改善均衡飲食後,男孩的身高體重增加,已經學會站立、走路。
長期缺鈣、維生素D易患佝僂病
佝僂病常發生在早產或副甲狀腺功能不完全的寶寶身上,由於體內缺乏足夠的鈣和磷,導致骨密度低,進而引發骨折、骨齡遲緩等問題,此癥狀若發生在幼童階段,稱之為佝僂病,成人則稱為軟骨病。
然而,維生素D是幫助鈣合成的重要成分,但研究發現,純粹喂母乳的嬰兒有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僂病的風險,使得近年因維生素D缺乏、營養不良造成的佝僂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2008年重新修訂,把維生素D的建議補充量增加至400 IU,並提早在新生兒出院後開始每天給予,一直到成長後。
預防佝僂症最好的方式,從吃著手
1、多攝取含鈣食物
0~6個月的新生兒都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此時期對於鈣質的吸收率最高,多半不太會有鈣質缺乏的問題;6個月以後慢慢加入穀物類、動物性蛋白質類等輔食,像是小魚乾、傳統豆腐、豆乾、海帶、木耳、黑芝麻、深綠蔬菜等均含有豐富的鈣質。
2、添加維生素D攝取量
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吸收,卻也是普遍缺乏的營養。體內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食物,另一個是人體製造。富含維生素D食物不多,如:肝臟、多油脂的魚類、強化乳製品、蛋黃、菇類等。
人體自行合成的維生素D主要是靠日晒幫忙,家長可固定安排戶外活動,讓寶寶有機會借日晒來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不過陽光曝晒會增加晒傷、皮膚癌風險,尤其是細皮嫩肉的嬰幼兒更不堪負荷,再加上日晒時間須達15分鐘以上才可能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因此建議也可選擇補充寶寶專用的維生素D滴劑,方便寶寶食用。
3、攝取幫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
除了維生素D以外,維生素C、K也提升人體對於鈣質的吸收率,家長可以自行搭配給寶寶食用,包括維生素C的小番茄、橙子、橘子、奇異果、草莓;維生素K的葉綠色蔬菜,例如:菠菜、甘藍等。
4、避免會抑制鈣質吸收的成分
高鈉食品、高脂肉類、草酸、植酸、磷酸、咖啡因、過量纖維質與碳酸飲料等皆會加速鈣質流失,提醒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孩子攝取這類的食物。
※嬰兒吸鼻涕感冒好更快?小心方法用錯,鼻子流血更痛苦
※孩子發燒、全身抽搐,認識熱痙攣,輕鬆應對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