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領導在文件上畫「圈閱」是誰發明的?

領導在文件上畫「圈閱」是誰發明的?

「圈閱」是毛澤東生前閱文經常使用的方法。在中國共產黨內,首創「圈閱」的是葉子龍。葉是毛澤東的「五大秘書」之一。關於「圈閱」的由來,葉子龍回憶道:

1948年2月,毛澤東親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關於土地改革中各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定》,隨即發往全國。中央要求各地認真討論並將意見迅速彙報中央。此後,毛澤東就等著關注各地的反映。3月的一天,毛澤東突然問起東北方面調查土改和討論規定的材料來了沒有。擔任秘書的胡喬木回答說早就來了。毛澤東追問道:「來了為什麼不及時送給我看?」

葉子龍連忙去找,結果從文件堆里翻了出來。他見電文上畫了許多鉤,因為當時領導人閱看電報、文件後,就在頭一頁上畫上鉤,所以葉子龍說:「這份電文您已經看過了。」毛澤東聽了有些不悅,說:「我根本就沒有看過!」

由於上面只有鉤鉤,從鉤鉤上的確看不出究竟是誰畫的,所以到底誰看過了誰沒看過,難以分辨。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葉子龍想了個辦法:送傳電報、文件前,先在上面署好各位領導的名字,哪位領導看過了,就在自己的名字上畫一個圈。這樣一來,誰看了誰沒看就一目了然了。

從此,領導人的「圈閱」制度就開始實施,並一直沿用到今天。

毛澤東生前「圈閱」的文件不計其數。但是「圈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曾是「中央文革」成員的王力說:「依我跟主席多年的經驗,感到凡是主席只在文件上畫了一個圈的(即所謂『圈閱』),並不表示完全同意,只是大家贊成,他才同意的。如他覺得寫得好,往往批:很好,照發。至少還批一個『同意』。如果明確反對,他就壓住不發了,或者批上不同意見。我跟總理議論過,總理也有這個經驗。他說:凡是主席只是畫圈的,說明他是在考慮之中,還值得我們思考。」

此種說法有事例為證:1970年7月23日和25日,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紀念「八一」建軍節社論草稿時,發生了爭論。當時,越來越接近林彪的陳伯達主張將「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締造和領導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揮的人民解放軍」一句中的「毛主席和」幾個字去掉。主持會議的周恩來最後表示,這事「要請示主席」。毛澤東當時在杭州,正患白內障,視力模糊。汪東興將信念給毛澤東聽,他聽後沒有表態,說:「你畫個圈退回去!」汪東興考慮此事他不好畫圈,就擱下了。隨後,毛澤東問汪東興:「怎麼搞的?不是讓你畫圈嗎?」汪東興回答說:「這樣大的事,我不敢圈。」並問:「兩種意見,您到底贊成哪一種?」毛澤東正點燃一支香煙,抽了幾口,然後說:「兩種意見,我都不贊成。締造者不指揮能行嗎?締造者也不光是我,還有許多人。」聽了這番話,汪東興仍然按照毛澤東講的「畫個圈退回去」的意思,畫了個圈,把稿子交給周恩來。

由此可見,毛澤東「圈閱」並不意味著同意,而是表示「看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皇帝是純正血統的滿人嗎?
為什麼會丟了大陸?蔣介石的自辯書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