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最偉大的事,是把小事做到極致

最偉大的事,是把小事做到極致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鐺鐺娃 · 主播 | 阿成

當整個世界執意要將自己撕得粉碎時,我覺得想把其中一點拼湊回來並不是一件壞事。

——《血戰鋼鋸嶺》

他被稱為「最不可能的英雄」;

他沒有殺死任何敵人,是第一個「拒服兵役者」,卻獲得美軍最高軍事獎章——榮譽勳章;

他堅持永不拿槍,受盡侮辱謾罵,甚至被送上軍事法庭;

在戰場上,他沒用任何武器,卻靠一己之力徒手救下75名重傷戰友......

他,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血戰鋼鋸嶺》中的主人公——二戰上等兵軍醫——德斯蒙德·多斯。

影片講述了1942年的沖繩島戰役,軍醫多斯為堅持信仰,不願持槍射殺任何人,卻孤身衝進槍林彈雨中拯救戰友。

最終,75名身受重傷的戰友成功被救回,得以重生。

有人問,信仰在生死面前又算什麼,不屑一顧。

然而,的確是多斯對這份信仰的守護,才成就了他至高無上的人生價值。

更或許是像電影台詞所說那般——「他是自己的英雄,保持特有的謙虛,將所有的功勞歸於他的上帝。」

信仰,是一個太寬泛的名詞。

作家畢淑敏說過:「人生本沒有意義,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或許,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所謂信仰,不過是相信並堅持了自己的某些選擇,並心甘情願去做到最好,為所做的小事,賦予更加高尚深厚的意義。

反過來,這份意義才鑄造出我們生而為人的價值,我們也成為了自己的英雄。

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多斯入伍後,在新兵訓練中成績優異,可到了配槍環節,他卻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拿槍,數次與上級抗衡,結果被送入軍事法庭接受裁決。

多斯曾誠懇地說:

「我是良心和作者,我穿制服沒問題,我向國旗敬禮,這是我的義務,只是不可以拿槍殺人。」

(圖片來自電影《血戰鋼鋸嶺》)

在等待開庭期間,多斯的信仰,受到了四面八方的嘲笑,所有人都排擠他,挖苦他——

上級當眾貶低他,讓其他士兵不要奢望多斯能保家衛國;

同期新兵搶了多斯愛人的照片,侮辱他不是真正的男人;

甚至,他們毆打他,說他是「娘炮」,可他卻情願保護他的戰友,也不供出是誰施暴......

他對著愛人多蘿西,無奈地說:

「我答應了他們所有的事,唯獨這一件。他們一直待我如罪犯,只因我不願殺敵。」

於他而言,戰場殺敵是保護祖國的一種形式,而他在戰場上用醫術救人,也是一種貢獻的方式。

他以軍醫的身份,跟戰場上的兄弟們同生共死,就算不拿槍,不殺敵,他依然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參與戰鬥。

沒人有權利去左右干涉一個人努力做自己的決心和赤誠,即使是軍隊和法律。

有句話質樸卻有道理: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關鍵是我們自己能否為自己的努力找到深刻的意義,從而肯定自己。

作者Meiya寫過這樣一件事情:

有次作者帶母親到醫院看病,在急診科接待處碰到一個發過半百的大爺,穿著清潔工制服,胸前掛著「禁煙宣傳員」的牌子。

作者上前詢問驗血處,大爺指了路,抽完血回來在接待處等待結果的時候,大爺主動跟作者聊起了天。

期間,不時有些病人上前向大爺諮詢,廁所在哪,報告在哪取,兒科在哪裡,面對這些問題,大爺都非常耐心和熱心地回答。

後來,一位頭部有傷的女士,一邊捂著頭一邊望向大爺,說自己頭很痛,大爺立即上前安撫女士,說醫生很快就來,不要擔心。

接著女士又開始抱怨自己的老公找不到挂號的地方,大爺笑嘻嘻地安慰,是你老公送你來的呀,他怎麼會沒用呢?

這位清潔工大爺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的底層。

他不能像專家教授一樣去攻克學術難題,也不能像他們一樣去救死扶傷,他無法複製別人的努力方式,無法達成他們的成就。

但他卻為自己的本職工作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

Meiya說,他除了做清潔,還為病人提供信息,照料安撫病人的情緒,他把自己當做醫院的一份子,盡自己所能去服務每一個來院的病人。

大爺在他自己的小領域裡,努力沉澱出這份簡單工作的深度與厚度,他肯定了自己,便創造了價值。

有時候病人最脆弱的不僅是身體,還有零落的心,大爺所做的,正是彌補了醫生們忙碌所無法顧忌到的病人的心。

一如托爾斯泰所說:「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把選擇的事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上了戰場後的多斯,親眼看到自己的戰友被傷的血肉模糊,命懸一線,心中升起莫大的決心與勇氣。

休戰間隙,所有人在慌亂中退回二線,更有同行的軍醫勸多斯放棄那些沒有意義的救助。

他卻堅決留了下來,在濃烈的硝煙中,多斯一遍遍努力搜尋每個角落的受傷戰友,他每找到一名被「遺棄」的戰友,就立即上前為他醫治,一邊跑一邊安慰——

「我來了,我來了。」

「我會醫好你。」

「來吧,兄弟,我們一起回家。」

「我會回來的,你放心在這等我。」

他憑一己之力,用繩索將戰友們一個個從高崖上放下,送到安全區域,自己又隻身返回戰場,繼續搜救還活著的人。

他也聽到曾經那些譏諷嘲笑過他的人,一遍遍呼喊他的名字——

「多斯,我在這兒...」

「多斯,救救我...」

「多斯,救命,別放棄我......」

夜晚來臨,精疲力盡的他望著黑暗的天空,一遍遍呼喚:「上帝啊,求求你讓我再救一個......」

最終,他徒手救下75名戰友,沒靠任何武器,沒有殺戮,只有內心最虔誠的禱告和初心。

就這樣一個又一個,一個又一個,哪怕把自己累癱,都不放棄。

關於這段回憶,在影片末尾的採訪中,現實生活中的老年多斯也是這樣說的,他說:

「我只是祈禱上帝,讓我再多救一個。」

或許,對於多斯來說,他的信仰,無非就是要把軍醫這份職責盡到極致,他愛這個身份,更愛這份責任反饋給他的勇氣與使命。

有句話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在乎升高地位,而是善用自己的才能,用到最高的限度。

想起「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他是全世界年齡最大的米其林三星級廚師。

他的一生,有50多年都在做壽司,研髮菜品、挑選食材、掌握力度、鮮味把控等每個細節,都是親力親為,專註認真,精益求精。

在他的店裡做學徒,從擰燙毛巾開始練手,然後才是學會用刀,學個十年的刀功,才開始學習煎蛋,每一個過程都是幾近嚴苛至極。

他曾說:

「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我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我會繼續向上,努力達到顛峰,但沒有人知道顛峰在哪裡,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就是愛捏壽司,這就是職人的精神。」

深以為然。

職人精神就是信仰的延伸,選擇了一件事,賦予它崇高的意義,再一點點把它做到極致,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如同多斯一次次不放棄地拯救受傷的生命,最終他完滿了自己的信仰,也因一次次追求最大化的救贖,最終使得內心充滿無窮的力量與喜樂。

為努力賦予意義,成就自我價值

影片尾聲,受傷的多斯被救下後,躺在擔架上順著鋼索被送往安全區域,他右手下垂,左手緊緊捂住胸前的聖經,雙眼望著天空,嘴角微微上揚,平靜而充滿力量。

當別人在戰場上廝殺搏鬥的時候,他用自己的方式參與了戰鬥。

他說:「別人都在殺人,而我是在救人,這才是我為國參軍的目的。」

他也的確做到了。

那個曾被唾棄嘲諷的多斯,不肯殺掉任何一個人,甚至還救了幾名日軍。

於他而言——救贖,才是醫者永恆的主題,是自己最深的使命感來源。

最後曾經瞧不起不殺人的多斯,又被多斯親手救回的老戰友,無不潸然淚下,布滿皺紋的臉上滿是柔軟。

多斯於2006年離世,享年87歲。

他來過這世界,彷彿沒幹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這世界最後記住了他,這個世界深深愛著他。

如今各行各業的工作者,我們大部分人是那麼普通平凡,但倘若我們懂得像多斯一樣,去為自己所做的事創造出一份意義,那麼生活或許真的沒那麼辛苦——

一個作者,看似每天枯燥寂寞地寫著文字,但或許在某天深夜的某一刻,他筆下的一句話一段文,便輕易治癒安撫了一個落寞的靈魂,甚至影響其一生,那這何嘗不是一件渡人渡己的好事?

一名老師,或許每天要面對無數調皮搗蛋的學生,但他們能擔任著傳道受業解惑的責任,幫助無數幼小的心靈走向健全強大,為他們遮風擋雨,何嘗不是一種偉大的付出?

一位農民工,被世俗貼上了低層次的標籤,拿著不高的工資,干著最臟最苦的活,但他們手上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是在築造一個城市的美麗,在為無數人建造遮風擋雨的港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造福他人的幸福?

每一種人生都有價值,每一種努力都有重量。

電影主人公德斯蒙斯.多斯,憑著自己的信念,讓無數人在冰冷殘酷的戰爭中,感受到了愛與溫暖,他不僅救贖了生命,更救贖了世人的靈魂。

他「與眾不同」的選擇,最終為一份普通的職業賦予了神聖的意義,抒寫出另一番高度,證明著他用力用心地活過。

席勒說:「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

最後,願每個平凡的你我眾生,都能拿掉偏執的障目之葉,無需攀比,無需焦躁。

只是積極地去為自己所扮演的每個角色,賦予溫暖的意義,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願我們成為自己的主角,做自己的英雄。

在看

作者:鐺鐺娃,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請聯繫有書君微信號:youshu925。

主播:阿成,有書籤約主播。長島人民廣播電台主播,微信號: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免費帶你讀更多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修養,叫不隨意評價
飯桌見人品,酒桌見格局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