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安順屯堡人,這裡石頭古堡猶存,6百年從未發生過變化

安順屯堡人,這裡石頭古堡猶存,6百年從未發生過變化

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以及平壩縣、鎮寧縣一帶,居住著20餘萬特殊的漢族人,很多消失已久的漢族風俗在這裡依然存在;很多我們已經不熟悉的中古漢族文化,在這裡呈現出最常態的場景;在這裡,文化古韻任然完整的保留著,六百年大明帝國軍魂仍在,六百年石頭古堡猶存,這就是屯堡。

屯堡源於明初朱元璋的調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雲南梁王巴扎刺瓦爾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和沐英率30萬大軍征南,經過3個月的戰爭,平定了梁王的反叛。

經過這次事件,朱元璋認識到了西南穩定的重要性,於是命30萬大軍就地屯軍。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 「 明代歷史活化石 」。

在今天的安順,許多大家族的族譜,記載均與史料相同。《葉氏家譜》載:「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被派遣南征……。平服世亂之後……令屯軍為民、墾田為生 」。在漫長的歲月中,征南大軍及家口帶來的各自的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經過六百多年的傳承、發展和演變, 「 屯堡文化 」 因此而形。

明代遺風成因:其一,是安順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這裡雖位於貴州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但峰林峽谷間都有大片的平坦盆地,加上充沛的水源,亞熱帶多雨溫暖的氣候,地位優勢所帶來的相對發達的交通。在安順這片土地上,高度密集的屯堡群落,成為西南一帶屯堡最集中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聚族而居世代相守,對屯堡文化的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二,實行屯田制以後,大批的屯田官兵集中連片,保持著軍隊的體制,平時以耕種為主,並負責保衛周邊的區域;一旦發生戰爭,則整裝開上前線。這種自成體系亦兵亦農的建制,不同於正規軍隊可以調動、換防。一份份「愚忠」換來了搬不走的土地和家園。

屯堡文化既有自己獨立發展、不斷豐富的歷程,也有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遺存,既有地域文化特點,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一方面,他們執著地保留著其先民們的文化個性,一方面,在長期的耕戰耕讀生活中,他們又創造了自己的地域文化。

屯堡人的語言經數百年變遷而未被周圍方言同化,至今仍保存著北方語音的特點,屯堡婦女古舊的裝束沿襲了明清江南漢民族服飾的特徵,屯堡人易於長久儲存和收藏的食品有著便於長期征戰給養的特性。

屯堡人的信仰與中國漢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脈相承,屯堡人的花燈曲調帶有江南小曲的韻味,原始粗獷的屯堡地戲被人譽為 「 戲劇活化石 」,屯堡人以石頭營造的防禦式民居構成安順特有的地方民居風格。

初進屯堡,你就會發現,來來往往的屯堡婦女們皆穿著一身寬衣大袖的右開襟長袍,寶藍色的,開襟上綉著雜色的滾邊。長袍外面又穿著較短的碼裙,腰間系著色彩斑斕的絲綢腰帶,腰帶在身後結著墜子,微風拂過,飄逸翻飛,極有韻味。婦女們的的頭上全都包著或青或白的帕子,帕子上再覆著一張色彩迥然的頭巾。

悄悄的露出的髮型顯得很是獨特,頭的兩鬢梳了兩綹在在耳畔,成鳳頭狀,向額前微展發綹,重心則向後傾斜,頭頂分兩道發路,中間又再梳成獨立的一綹,有人稱其為「三把頭」或「鳳陽頭」,也因此被誤稱為「風頭苗」。

屯堡婦女的服裝顏色主要以藍、綠、藏青、藕荷色為主,卻絕少有紅色的。只有在結婚的時候,新娘才穿一次鮮紅的嫁衣,而這紅嫁衣的風采也就成了屯堡婦女一生種記憶深處的經典風景,那是她們一生種的幸福極致。

宗教在屯堡幾乎無所不在。屯堡人所信奉的神靈主要是以歷史上有關軍事方面的人物以及漢族所普遍崇拜的諸般信仰。如崇拜關羽、道士、巫婆、陰陽端公、山神等。在屯堡,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廟宇。為了表達他們對佛祖的虔誠,有的屯堡婦女竟然跋涉了兩百多里的路,從安順徒步到貴陽黔靈山的弘福寺燒香叩拜。

屯堡民居最大的特點是石頭的廣泛應用。一戶民宅就是一座石頭的城堡,一個村莊就是一座純粹的石頭城,屯堡是一個防禦敵人的整體,而屯堡民居就是組成這個整體的每一個細胞,既可以各自為陣,又可以互相支援友鄰,既保證一宅一戶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時又維繫各家之間必要的聯繫。

居民的建築成四合院,既有江南四合院的特點,又有華東四合院的布局,但最突出的特點是全封閉的格局。居民建築分朝門、正房、廂房,朝門成雄偉大「 八 」字形,兩邊巨石勾壘,支撐著精雕的門頭,門頭上雕有垂花柱或面具等裝飾品。

正房高大雄偉,在木製的窗欞,門簪上雕刻著許多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廂房緊依正房兩邊而建,前面為倒座,形成四合,中間為天井,天井是用一尺厚的石頭拼成,四周有雕刻著 「 古老錢 」 的水漏。

石頭建築的屯堡居民,具有強烈的軍事色彩,村寨內部的巷子互相連接,縱橫交錯,巷子又直通寨中的街道,形成 「 點、線、面 」結合的防禦體系。

靠巷子的牆體,留著較小的窗戶,既可以採光,又形成了遍佈於巷子中的深遂槍眼。低矮的石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功能。這一切無不顯示當時戰爭所需的建築構式和屯軍備武的思想。現在屯堡村寨中,至今殘存著許多垛口、炮台。

這種命運的安排,面對周邊矛盾尖銳的環境,同為"遠在異鄉為異客"的心理,一種大老鄉的文化認同感,就把這些來自安徽、江蘇、江西、河南、湖北等地的"老鄉們"緊密聯繫在一起,共同傳遞著同一文化信息同一表現形態。在相對固定的生活圈互動互助,共同塑造了屯堡文化的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很近卻又低調神秘的社會主義國家-寮國
宏村,像一幅山水畫里的鄉村,在春天寧靜中度過日出日落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