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留下特殊的文物書燈,為何存世極少,是它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明代留下特殊的文物書燈,為何存世極少,是它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台北博物館建於1908年5月,在開館之初就有展品一萬多件,發展至今博物館中的展品涵蓋了人類學,地質學,動物學,植物學等四大範疇,對華夏民族的文化傳承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如此龐大的一座博物館,其展出的珍寶中,珍藏的書燈卻只有一件,為何?就是因為書燈太過珍貴,很難留存於世。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正是另一件同類型書燈,如果您想了解,就讓小編來為你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這是周杰倫作品《青花瓷》中的一句歌詞,歌詞古樸優美,曲調婉轉動聽,其中歌詠的主題,正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瓷器之一——青花瓷。

若是談起青花瓷,想必不少古玩大師都對其極為青睞,就是因為青花瓷工藝極佳,傳世卻極少,這才顯得彌足珍貴。

青花瓷發展的最鼎盛時期是在宣德年間,宣德年間的青花瓷被古董專家視作「精品中的精品」,這些珍品多為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其造型古樸典雅釉色亮麗,是我國瓷器史上最巔峰的作品。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古代書燈流傳至今的實物簡直是鳳毛麟角,宣德青花瓷也是極為少見,可是萬幸之中,我們卻能看到一件極其珍貴的——青花書燈。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應該是古代文人們最熱切的希望,在科舉改變命運的年代,多少年輕人一頭扎進了書堆,企圖從中讀出個「黃金屋」與「顏如玉」。在十年寒窗苦讀之中,晝夜不輟的學子們自然也就需要燈盞的照明。

文人士子們讀書生涯十分辛苦,挑燈夜讀所用的燈具,也只是普通的油燈,並沒有太多新奇之處。可是到了明代,隨著經濟繁榮的發展,奢靡之風日盛,士子們也開始追求讀書的雅趣,用古樸雅緻的瓷器作書燈也就成為了必然。

我們要說的這盞青花書燈,是由京城的一位古董專家珍藏的,該燈胎質細膩,白釉瑩潤均勻,青花古樸而典雅。書燈整體高度為14.5厘米,上半身呈壺形,流嘴上方橫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楷款。壺身用青花與紅彩裝飾,以紅彩描繪成波濤洶湧的浪花,再以青花描繪成在海中奔騰的海獸。

如此典雅精緻的青花書燈,妙處自然不少。首先,該燈所用的燈油,多為純凈的植物油,燃燒起來不但火光明亮,連黑煙都極為少見。

其次,由於該青花書燈的獨特壺身造型,使得其盛裝燈油時不容易外溢,即使是壺身盛滿燈油,也可以隨意移動,不必擔心因燈油濺出而污染桌面或者釀成火災。

最後,既然都是讀書人,自然要追求情趣高雅,清幽的書房中有如此一盞雅緻清新的書燈,配上一盞清茶與幾疊黃卷,自是妙趣橫生讓人沉醉不已,即使是草廬寒舍,也到處散發著文人雅士的氣息。

有讀者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一個疑問,如此高雅的書燈,應該極受士子們的追捧,可為何傳於後世的實物卻如此稀少呢?這裡小編還真的要解釋一下。

古代讀書的士子們,雖然有著崇高的理想和優雅的情趣,可大多數還都是「寒士」,如此精緻的書燈,想必一般人是買不起的。

況且,瓷器雖外表靚麗喜人可最忌磕碰,從宣德年間到如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即使是精心保存,也難免有磕磕碰碰,一旦出現戰亂或變動等各方面原因,實際的損毀率極高,這也是為何瓷器大多數都保存不到當代的原因之一。

此外。青花書燈的用途決定了其壽命必然不長,原因在於瓷器雖是在烈火中烤制而成,可成型之後依然懼怕常年火烤,作為一盞燈具,其必然會承受多年的煙熏火燎,故此開裂的幾率會比其他瓷器要大很多,我們也知道瓷器一旦開裂,距離破碎成渣的結局也就不遠了。

其實小編磨磨唧唧地說了這麼多,假裝說的都是專業人士的話,如果暴力通俗地說一句,科考都被取消了,誰還會留著科考的伴生物——書燈

如今,宣德青花瓷器已經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古董,可是如青花書燈般具有高雅意義的瓷器卻少之又少,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古代勞動人民高超技藝的智慧結晶,也蘊含著文人士子們登位朝堂,拯救蒼生的夢想,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正是在一盞又一盞書燈的光耀下,才讓華夏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們,譜寫了幾千年輝煌燦爛的古老文明。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山西晉侯有一組「超」級玉佩,它的身上還有三個未解之謎
慈禧看京戲《未央宮》說出了一段話來,讓人聽完懂得很多道理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