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考古發現「女媧」實有其人,「補天」的神話源自對「天」字的誤解

考古發現「女媧」實有其人,「補天」的神話源自對「天」字的誤解

考古發現「女媧」實有其人,「補天」的神話源自對「天」字的誤解 | 文 三隻眼文齋

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女媧,相傳為伏義之妹,人首蛇身,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女媧與伏羲兄妹成家,以泥土造人,創造了人類社會,並且建立了婚姻制度。由於人類起源的深奧問題實在難以從神話傳說中得到考證,所以千百年來,關於神秘的女神女媧,人們更樂意談論「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

可査證的關於補天傳說最早的記載除了戰國時魏國史書《竹書紀年》外,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中也有如下記述:「往古之時……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這段生動形象的描述,是講大神「共工」怒撞不周山,使得天穹崩裂,天水倒灌,禍及人民,女媧鍊石補天的生動畫面。然而,後世人們對這件事不斷較真,東漢大哲學家王充曾在《論衡?談天篇》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天非玉石之類,豈石所能補?女媧雖長,豈能及天?」並且,王充認為,斷鰲足作為四極的支天柱這個說法十分荒唐,他說:「足既能支天,其體必更大,天地間如何能容?如此大鰲,其皮膚必如鋼鐵之堅,女媧如何將它殺死?」

當然,王充對於神話傳說進行如此嚴肅而機械的駁斥,完全沒有必要。不過,這足以證明古人對於「女媧補天」的神話早有探索。現在,隨著現代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更想了解「女媧補天」的傳說是怎樣形成的?在現實中是否存在神話原型呢?

現代考古專家已經在距今6000年的紅山文化中找到了女媧的原型,證實了「女媧」實際上就是一名偉大的氏族女首領,在她的領導下創建了紅山文化,使得人類可以代代繁衍。

據唐代司馬貞的《三皇本紀》記載,女媧本姓風,取代宓犧即位,號為女希氏,是上古時代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領。當時沒有文字,只以「女希」稱呼,於是,後人因音成字,寫作了女媧。

至今,在我國雲南地區,苗族、侗族人民依然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有趣的是,在我國侗語中,「女希」一詞,意為花季少女,而「媧」則形容如花一樣漂亮。根據以上侗語詞分析,「女媧」即是指年輕漂亮的姑娘。

那麼,「補天」二字又有怎樣的玄機呢?伏義、女媧所處的時代是新石器時代的初期,距今數千年,人們還是以穴為居。侗語稱廳堂為「天堂」,又稱房頂為「務天」,可以看出,「鍊石補天」實際上就是補屋頂,不是後世人們誤解的「天穹」。

從《淮南子》中的描述的「火濫炎而不滅」,這個描述十分類似於上古時期流星雨撞擊地球,巨大的衝擊造成爆炸和其後引發火災的過程,而之後的部分,更是描述了強力撞擊所引發的水災從爆發到平息的全過程。

不難想像,在這樣的大災大難襲來時,人們居住的洞穴頂部極有可能出現漏洞。因此,「女媧補天」更有可能是填補洞穴頂上的漏洞。

女媧是怎樣填補洞穴頂上的漏洞的呢?可以這樣推測:因為紅山文化所在的地區產石灰岩,石灰岩本身有著多種顏色,再加上摻雜了許多其他的岩石,故呈現出五顏六色,這便是傳說中的「五彩石」。流星雨引起一場大火,暴露在地面上的石灰岩,被燒成了白色粉末狀的石灰,經雨水澆淋,形成了泥漿狀物質,再曝晒結成硬塊。聰明的女媧從中得到啟迪,於是,她將石灰與蘆荻草灰攪拌在一起,用來填補洞穴上的漏洞。從此之後,人們便學會了燒石灰補漏洞的技術。

可見,正是人們誤解了「天」字的原意,才使得「女媧補天」的故事在各個民族流傳時不斷被神化,也就使得女媧如此一步步成為了「創世女神」。這樣的考證推斷,讓「女媧補天」的故事由神話傳說貼近了現實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三心二意」的好男人,是穩定情侶關係的基礎
考古時發現泥土中現出金黃色顆粒:中國古代農業竟如此發達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