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兒子李恪真的很強嗎,為何千百年來,後人一直很懷念他
唐太宗英明一世,可惜他沒有選好接班人,終於造成武則天之亂,在唐宮攪出一番腥風血雨。
固然,李世民不該選「逆反青年」李承乾,不該選「陰毒後生」李泰,但是最終選擇柔弱不明的李治作為接班人,顯然也不是一個好選擇。於是有人就想,如果李世民選擇第三子李恪為接班人,是不是會更好一點呢?
(李世民劇照)
之所以大家覺得選李恪為接班人更好,是因為李世民曾評價過李恪「英果類我」,也就是說,李恪像他李世民一樣英武果敢。因為這一點,李世民打算廢了李治,立李恪為太子。但因為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堅決反對,李世民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李恪的生平,其實可以發現,他在當藩王期間,並沒有什麼突出的作為。反而是因為耽於遊獵,不顧及老百姓的莊稼,被罷官。後來雖然李世民派權萬紀給他當長史,權萬紀相當厲害,他才有所收斂,但這主要是權萬紀的功勞。從這些地方,實在看不出來李世民說李恪「英果類我」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世民之所以那麼喜歡李恪,大約有兩點:一是李世民一向舐犢情深,只要是他的兒子,他就喜歡。兒子犯了錯誤,往往責怪在別人身上。比如李恪犯了錯誤,李世民不說李恪不對,說李恪當時的長史柳范不對。二是李恪相對於李承乾、李泰來說,知錯能改。
那麼,李恪如果真的當了皇帝後,就一定是個好皇帝嗎?我看未必。就說他知錯能改這一點,也是因為權萬紀很嚴厲,壓住了,同時他已經吃過一次虧,害怕李世民再次責罰他,才不敢這樣。原先給他當長史的人,也多次勸說過他,但他並不以為然。如果將來他當了皇帝,沒有了約束,他還會這樣嗎?這是值得懷疑的。
(李恪劇照)
李恪一生並沒有多麼突出,後世卻對他充滿懷念。
後世對李恪很懷念,至少有兩個證明:
一是《新唐書》在寫李恪的時候,有意地隱藏李恪所犯的錯誤。《舊唐書》說李恪當初被罷官,是因為「遊獵」。同時因為遊獵破壞了老百姓的莊稼,才遭致罷官。但是《新唐書》在寫這一段的時候,說的卻是李恪和他乳母的兒子玩「博簺」的遊戲。「博簺」是什麼?《舊唐書》上並沒有解釋。但僅僅是玩一種遊戲而已,其罪錯,顯然是比遊獵破壞莊稼輕了很多。
但實際上,《新唐書》這樣記載,不過是有意掩飾李恪的罪錯而已。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先生考證,「簺」其實是一種打獵捕獸的設置。那麼,李恪實際上也是在「遊獵」,只是換了一種說法。
二是南唐為了讓國家顯得正統,特地在李唐宗室中找了一個人來作為他們的「義祖」。他們找的人,就是曾當過吳王的李恪。要知道,李恪最終是被殺掉了,而南唐還要將他作為「義祖」,顯然就是因為懷念,對他的一種認可。
(長孫無忌劇照)
那麼,後世為什麼這麼懷念李恪呢?
我覺得根本的原因,除了李世民說他「英果類我」外,還在於他確實死得很慘。
不得不說,李恪最後的遭遇,李世民是要負責任的。當初他決定不選擇李承乾和李泰為接班人的時候,就不該冒然選擇李治。選擇了李治後,又對他不滿意,想要選擇李恪。而他想換成李恪,不找別人,偏偏找長孫無忌商量。找長孫無忌商量,不是白商量嗎?長孫無忌怎麼會同時把自己外甥廢黜,選一個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當太子?李世民自己也認識到這一點,當時就對長孫無忌說,你一定要堅持不廢李治,無非他是你外甥而已。李世民錯誤就在於,你既然已經認識到這點,你就應該防範,而不是僅僅說說而已。
可以說,李世民想換李治最後又沒換這一點,給了長孫無忌很大的刺激,讓他如坐針氈。最後才利用房遺愛造反案,冤枉李恪,造成李恪被冤殺。
也正是因為他被冤殺,大家又都覺得他能力「不錯」,所以千百年來,才那麼懷念他。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美軍在越戰中深陷泥潭,為什麼他們寧願失敗,也不使用核武器
※川島芳子真的被執行了槍決嗎?為何後來有人卻說她多活了30年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