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專家:西方智庫新發展需重建目標感
隨著一些老牌智庫走過了百年歷程,以及國際、國內形勢日益動蕩,當下正是審視智庫在幫助打造可持續性安全、繁榮和公正的世界中扮演應有角色的極佳時機。今天,西方智庫的可信度正在面臨諸多挑戰,能否找到適用於21世紀的目標感對其發展十分重要。
日前,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萊特(Robin Niblett)在該研究所旗下期刊《國際事務》(International Affairs)發文,回顧了智庫,尤其是西方智庫的產生、發展和國際化的進程以及當下面臨的挑戰。文章指出,隨著一些老牌智庫走過了百年歷程,以及國際、國內形勢日益動蕩,當下正是審視智庫在幫助打造可持續性安全、繁榮和公正的世界中扮演應有角色的極佳時機。今天,西方智庫的可信度正在面臨諸多挑戰,能否找到適用於21世紀的目標感(sense ofpurpose)對其發展十分重要。
五個步驟應對挑戰
尼布萊特指出,旨在影響公共政策的智庫如今面臨著一個矛盾。雖然愈發受到挑戰,但國家仍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主導角色。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如今越來越經常地跟隨而不是引導愈發覺醒的大眾。智庫應當如何適應這一大背景?他認為,無論其研究是聚焦國內還是國際,智庫都應當同時具備國內外兩個視野;必須幫助公民和領導人避免重蹈覆轍,緩和風險以及抓住未來機遇。就此,他提出了智庫建設應予遵循的五個步驟。
第一,智庫應保持「初心」。當下,媒體和數字化平台創造的社會「迴音室」容易被民族主義煽動者等利用。在這一背景下,智庫最初的核心目標,即為公共探討輸入基於事實和專業知識的分析,比以往更加重要。聚焦國內事務的智庫往往更多地參與到黨派探討之中,它們應抵抗民族主義的誘惑言論;在國際上,智庫則應當致力於緩和而不是擴大國際層面的對抗。
第二,智庫需要重拾宏大思考。如今,智庫需要以新的理念來推動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續的增長,重振現有治理體系並提出新的可行選項。智庫必須提醒其受眾,經濟、軍事和政治力量平衡中的結構變化可能使國際競爭和爭端的風險更加尖銳。就像在冷戰期間發揮的作用一樣,智庫應當致力於推動樹立信心和使戰爭降級,也需要挖掘造成大國間緊張關係的深層原因,了解爭端是否是由於文化、宗教和歷史不公等深層差異引發。
第三,智庫必須成為推動積極變化的動力。伴隨著新技術給社會帶來顛覆性影響,應讓受眾注意到有機會通過相互依存來構建更有彈性的社會。例如,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可以減少國內和國際貿易中貪污腐敗的機會,人工智慧的應用可以大大減少全球能源消費,大數據和數字化平台將變革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等。如果智庫只是一再強調風險,而忽視了公共政策能夠提供的機會,則可能助推民粹政治的泛濫。
第四,智庫需要創新。智庫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讓非國家行為體、聯盟等推進積極變化的發生。城市、社區、社會組織等,不只是智庫成果的消費者,也是智庫探究、評估如何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的夥伴。因此,智庫不只是連接國家間,也是連接地區、行業間最佳實踐的橋樑。此外,智庫也應當改善其研究方法論,個體力量如果團結一致則能夠在應對複雜政策挑戰方面比機構更有力量,例如應對氣候變化、能源過度消耗和醫療成本上升。這需要投資新的研究工具,包括從線上調查到大數據的使用等。
第五,智庫提供可靠、可持續解決方案的能力依託於其在研究和政策建議中吸納不同聲音的能力。這意味著,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保證女性的參與,也意味著讓殘疾人士以及不同出身背景、收入水平人群的參與,還有就是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其工作中來。下一代人將面臨比當下世界更複雜的難題,讓青年一代儘早了解這一事實並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十分必要。智庫可以通過舉辦會議、線上交流、導師幫帶、領導力培訓、訪問學者項目等方式,為年輕人提供機會表達觀點。
尼布萊特表示,這些步驟可能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但至少清晰、明確且具有可行性。
遵循準則展開協作
尼布萊特還強調,智庫面臨的一個更富爭議的挑戰是能否跨越國界展開合作,建立起類似20世紀初期時激勵智庫發展的那種共同的目標感。智庫展開國際合作的意義不在於促進重建舊的國際秩序,而是應當幫助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衰落語境下不造成國際秩序的混亂,且能夠形成更具彈性的新秩序。智庫應致力於讓全球治理體系對不同的文化、利益等更加包容。西方智庫不能再假定全球體系必須要由西方主導。在一個無霸權的世界,國際體系必須更好地反映其成員利益和觀點的多樣性。
尼布萊特指出,智庫界想要制定出共同的工作計劃並讓其工作產生影響力,就需要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感,堅持共同的原則來幫助構建持續安全、繁榮、公正的世界。首先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便是致力於提倡以和平、協作的途徑來處理國際事務。其次是應堅持政府必須對其公民負責,且努力實現依法治國。此外,智庫是改善公共政策質量的關鍵力量,因此還必須堅持一個核心原則,即保證智力獨立性。沒有了智力獨立性,智庫便會成為紛雜世界中的另一個「迴音室」。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