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數學界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女性!為了這個獎,她們抗爭了1000年!

「數學界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女性!為了這個獎,她們抗爭了1000年!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史上第一位女性得主來了。

3月19日,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在奧斯陸宣布,將2019年的阿貝爾獎(Abel Prize)頒給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名譽教授凱倫·凱斯庫拉·烏倫貝克(Karen Keskulla Uhlenbeck)。

2003年,為了紀念19世紀挪威數學家NielsHenrik Abel,阿貝爾獎首次頒發。

早前的19位獲獎者全部為男性。

其中不乏名聲赫赫的數學大家,好比挑戰黎曼猜想的邁克爾·阿蒂亞,電影《美麗心靈》的原型約翰·納什等等。

現年76歲的烏倫貝克能受此表彰,是因為其在幾何分析和規範場論的基礎工作極大地改變了數學格局,為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和量子引力理論奠定了一些分析基礎。

也就是說原本固守的極小曲面(minimal surface)的理解就此推翻,聽上去還挺深奧的。

貴為幾何分析領域的創始人之一,烏倫貝克的研究興趣還包括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規範理論,拓撲量子場論以及可積系統。

驚聞得獎的喜訊時候,烏倫貝克剛剛在普林斯頓的一座教堂做完禮拜。她目前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高級研究訪問學者,也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客座副教授。

友人告訴她,有一個來自挪威的電話。接通之後,沒想到是阿貝爾獎的降臨。

此番得獎,烏倫貝克將獲得價值600萬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4371903元)的獎金。

小編注意到,阿貝爾獎評委會還稱讚她是「科學和數學領域中性別平等的強烈倡導者」

這事要從烏倫貝克的成長故事來說。

1942年,烏倫貝克出生於美國克利夫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藝術家,家裡打小的教育氛圍就很好。

作為家中老大,她很有主見,小的時候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科學家。

憑藉著過人天資,先是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又在得布蘭迪斯大學取得數學博士學位。

在深造期間,也把終身大事辦了。

1965年,她與物理學家奧爾克結婚。

當然誰也未曾想到,如意郎君會是她學術道路上的絆腳石。

烏倫貝克早前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職。

但彼時的學術界有個不成文的「反裙帶關係」,很多大學規定,即使在不同學院也不能同時聘用丈夫和妻子。

這無疑給野心勃勃的烏倫貝克在進入夢鄉學府任職增加了很大的阻力。

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顯現出社會對於女性學者的發展局限。

好在「不公平」磨練了意志,1976年烏倫貝克前往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任教。

到了1983年,她輾轉芝加哥大學晉陞為正式教授。

3年之後,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經過了多所高校的任職,最終「落戶」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從1987年起,一直教書育人到退休,這一干就是27年。

烏倫貝克是數學和科學領域性別多樣性的堅定倡導者。

「因為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展示一個不完美的人仍然可以成功。」她如是說。

烏倫貝克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她的存在對所有女性都有著特別的意義......

上一位拿到數學界巔峰獎的女性,還是伊朗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她也是第一位獲得有菲爾茲獎的女性。

在伊朗的穆斯林文化背景下,女性想要在理工科出人頭地很難。

那時伊朗還從沒在國際奧數競賽中獲過獎,也從來沒有女性代表伊朗參加國際奧數,她所上的高中也沒有女孩學奧數。

在老師和好友的鼓勵下,米爾扎哈尼主動去找了自己所在的女子高中的校長,請求校長允許她和她的好友去上「男孩子們的」奧數課。

這位女校長同意了,她對米爾札哈尼說:「沒準,你真的會成為第一個」。

女校長是對的!

接下來的兩年,她連續斬獲1994年、1995年兩屆國際奧數競賽的金牌。這位「伊朗天才少女」真的成為了第一個。而這只是她無數個「第一個」的開始。

她在德黑蘭的謝里夫理工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之後前往美國,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但女性在美國的數學和科學界佔比也同樣很少。在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中,主修數學的女性只佔10%。

她還是用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征服了美國數學界的權威人士。在哈佛大學讀博時,米爾扎哈尼師從數學大師柯蒂斯·麥克馬倫,並於2004年交出一份極為出色的博士論文,被發表到Annals of Mathematics,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這三個數學界的頂級期刊上。

博士畢業後,她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做副教授,後來又來到了斯坦福大學做教授,那一年,她才31歲。

靠著異於常人的毅力、天賦與興趣,她在模空間和雙曲幾何等前沿領域成果頗豐。這些成果被應用於包括弦論在內的諸多現代物理理論中,是這些理論的邏輯推導的關鍵一環。

芝加哥大學數學家本森·法布更是評價稱,「大部分數學家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這樣的研究高度。」

2014年8月13日,由於「在黎曼幾何以及模空間下的動力學及幾何學中的傑出貢獻」,國際數學聯盟在韓國首爾授予她菲爾茲獎——數學界的最高獎項。這一年,她才37歲。

四年一度的菲爾茲獎,專門用來表彰40歲以下的傑出數學家。從1936年創立至今,先後評出了57名數學家,而米爾扎哈尼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對於這樣的成就,她只是淡然地說,「我想為女性爭取到更多進入數學領域的機會。」

正如斯坦福校長所說:「米爾扎哈尼很年輕就獲得巨大的成就,證明了女性也能征服數學和科學。」

儘管如今有趣的女性靈魂照進現實,但象牙塔的學術平權,甚至可以說是建立在女性數學家獻身的基礎上的。

人類史上第一位女數學家名叫希帕蒂亞。

她生活在一個愚昧的時代,羅馬統治者對古希臘文明的摧殘,在施暴者眼中數學家的出路只有被活埋。

統治者只需要迷信的信仰。

公元370年,希帕蒂亞生於亞歷山大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熱愛科學。

17歲參加全城芝諾悖論辯論,名聲大震。

然而,到了公元412年,基督教新上任的大主教,徹底把數學列為異教學說。

全程風光無限的希帕蒂亞成了基督教的攻擊目標。

僅僅3年之後,她就慘遭毒手。

基督教暴徒把她剝得一絲不掛,然後用尖銳的蚌殼割下她的皮肉,用石頭肆虐地殘害她,直到她滿身血肉模糊也不罷手。

暴徒砍去她的手腳,把她的身軀扔進熊熊的烈火當中...

另一位數學先驅,是法國數學家愛米麗·布瑞杜爾。

也許你未曾聽過她,但大文豪伏爾泰總還是知道的。而愛米麗曾與伏爾泰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她出生很好,父親是國王路易十四的秘書。

也因為如此,在幼時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也培養出了對科學的熱愛。

1733年,愛米麗邂逅了伏爾泰。

神仙眷侶談戀愛和凡夫俗子是不一樣的。他們合作翻譯了牛頓的《哲學基礎》,首次將牛頓的理論介紹給還沒有高等數學基礎的讀者。

然而,天資過人的愛米麗,時常讓伏爾泰感受到壓力。

感受不到崇拜的伏爾泰,也讓這段關係漸行漸遠。

愛情逝去,學術厚積薄發,愛米麗先是出版了《物理學研究》,她把笛卡兒、萊布尼茨和牛頓的三人的科學理論結合起來做了歸納。

又將牛頓的《數學原理》從拉丁文翻譯成法文,而她所著的翻譯版本也是當時最權威的代表。

在那個男女平權天方夜譚的年代,學術上的傲人成就的背後儘是社會上層出不窮的鄙夷。

法國上流社會的女性嫉妒愛米麗贏得了伏爾泰的愛情,常常把她描繪成一個醜陋、粗魯的女人。

在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也就是翻譯《數學原理》的同年,她死於難產。

愛米麗的一生飽受奚落與誤解,卻從未停止對科學真理的探索與追求。

如今女性這種在學術界贏得歷史性的高光時刻,容小編起身鼓鼓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裡是美國 的精彩文章:

重磅新瓜!15歲片酬2500萬的她,和16歲身家4400萬的他,在一起了……
特朗普被告了

TAG:這裡是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