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欠投資者一場業績爆發
一步一個腳印的中海(00688.HK),終於邁過三千億的門檻。2017年,新晉掌門人顏建國說中海既要規模也要利潤,兩年過去,到了驗證的時候。
3月20日,中海發布2018年報,數據顯示,合約銷售額增加29.8%至3012.4億港元,對應銷售面積為1593萬平方米,增長10.2%。
相比銷售金額,中海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幅顯得緩慢——收入1714.6億港元,同比微升3%,核心凈利潤為370.9億港元,同比增長8.3%。
中海主席兼行政總裁顏建國對第一財經解釋,收入是由過去幾年的銷售金額結轉,當時規模增長緩慢,再加上營改增的原因,所以增幅略緩,但不論如何還是保持了兩位數增幅。
學習中海好榜樣。中海在房地產業內久負盛名,儘管銷售規模不是Top 3,但憑藉強大的融資優勢和成本控制能力,中海長期是凈利潤之王。
然而隨著恆大等房企規模的持續擴大,中海的凈利潤排名受到衝擊。
目前萬科的年度數據尚未發布,碧桂園的股東應占的核心凈利潤為341.3億元,但恆大此前的盈利預告顯示,核心業務凈利潤將同比上漲超9成,預計達770億以上。
如何繼續保持凈利潤優勢,中海不得不正視。
顏建國對第一財經表示,「中海並不那麼看重規模,我們最終追求的是凈利潤,但凈利潤要活的增長,規模是必須的,因此我們希望規模排在領先的地位。」
至於如何衡量「領先」,領先是第幾名,顏建國不願給出更確定的說法。
在業績結果之外,回歸日常經營,中海正在脫掉過往那件「專心埋頭蓋房子」的外衣,從專業化到多元化的路上。
中海官方資料顯示,已構建了「住宅開發」、「城市運營」、「創意設計及現代服務」三大產業群。除了房地產開發,還覆蓋商業地產、旅遊度假、物流、教育、養老公寓、聯合辦公等產業。
顏建國稱,要以90%的資源聚焦住宅開發,以10%的資源投入商業與創新業務,其中商業約8%,創新業務約2%。
住宅開發是中海的主業,在今天就能貢獻大頭的收入和利潤,中海把商業業務看作明天的業務,而創新業務是後天的業務。中海探索未來利潤成長的空間,希冀它們能對住宅產業產生協同性。
2018年度,中海的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為1670億港元,而商業物業總收入為40.6億港元,預計未來五年,總收入將突破100億港元,同期中海其他創新業務的收入微乎其微。這就是中海今天、明天、後來業務於當下的模樣,它們也代表著中海的去向。
延伸邊界的中海理應更具故事性,但其水面卻是波瀾不驚。
其所呈現的一切依舊富有中海特色,極力控制成本,2018年公司的直接經營成本、分銷成本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4.3%,處於行業最低區間。
截止至2018年底,中海持有現金1005.6億港元,凈借貸比率為33.7%,同樣處於行業最低區間,現金充裕,財務穩健。
自顏建國回歸中海後,便有意加大投地力度。這種變化從2017年開始顯著,當年,中海支付的土地費用為1346.2億港元,到了2018年中海支付的權益地價依然超過千億,達1084.4億港元。到年底,中海系列公司土地總儲備為9144萬平方米。
中海為2019年定下的銷售目標是3500億港元,同比增長16.2%,遠低於2018年的增幅。
銷售目標的設定,隱含著管理層對新一年的市場環境、行業政策、公司表現的判斷。顏建國承認這樣的銷售目標並不算進取,但他認為2019年市場會「穩」字行頭。
與之對應的是,新的一年,拿地預算是1350億元,同比增長24.5%。它們被寄望於明後數年的銷售金額投射之中,土地為了規模,規模又為了利潤。然而從土地到規模之間,公司的管治如何高效發揮?
這麼多年以來,中海始終牢牢把握著穩健的標籤,但正因如此,一場銷售規模和利潤的爆發才分外被期待,至少那些在明天、後天才能貢獻業績的創新業務能儘早給這艘大船清晰的航向,每家值得尊敬的公司,都免不了持續的自我超越。
問答實錄:
*跟同比增幅近30%銷售金額相比,管理層怎麼看待凈利潤和收入增長的緩慢?
中海:由於結算的原因,營收是由過去幾年轉換而來,2016年、2017年兩年公司規模增長緩慢,再加上營改增的影響,所以這兩年的收入和凈利增長沒這麼快,但無論怎樣還是有兩位數的增長,而且中海凈利潤的基數本身較高。
*公司要規模又要利潤,2018年30%的銷售增幅能否維持,為何2019年的目標增幅只有16.2%?
中海:2018年,公司設定的目標是25%的增幅,最後實際達到30%。2016、2017年時,中海的複合增長率只有13%,但2018年已攀升到30%。目前2019年的目標銷售額增長幅度為16%,但如果市場好的話,實際也會超過這個值至少從目標來看,公司比前幾年的複合增長率要快。
*作為曾經的凈利潤一哥,中海如何看待凈利潤被超越?中海還有沒有做凈利潤一哥的夢想,怎麼繼續保持凈利的優勢?
中海:規模不是我們特別追求的目標,我們始終追求的是凈利潤增長。為了凈利潤增長需要規模增長,是必須的。所以我們開始在土儲方面更進取,同時更注重量價的平衡,希望有利潤的銷售,有質量的發展,是我們的經營方針。凈利潤方面,中海仍是行業前列,我們現在在做的一切努力,是為了在未來始終能保持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怎麼理解「領先」,領先是要第幾名?
中海:沒有具體的名次要求,中海一向穩健,對凈利潤的要求也是穩健增長。
*如何看待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
中海:總體來看,房地產業從高速增長到了平穩發展的階段,這點大家應該有所共識,未來再維持特別高速的增長,可能性不大,今年的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核心是三個穩定: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然後是因城施策。從全年市場來看,我們認為下半年會更好一點,上半年的利率已經調整了,但反應會滯後。
*35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是否偏保守?
跟2018年的銷售增幅來比確實不夠進取。目前公司在手的貨值近7000億港元達到3500億港元銷售額大約去化率是50.3%,是正常年份的數字,我們認為這個市場是較平穩的。
*公司在大灣區的發展規劃?
中海:目前在大灣區11個城市,我們都有項目,2018年大灣區的銷售合約額470億港元,佔總盤子近16%。我們在灣區的土地儲備為1400萬平方米,佔比超過15%,貨值有近3000億港幣。正是因為它的潛力巨大,所以我們一定會持續發力。
*中海未來的市場布局,更傾向哪些城市?
中海:公司始終堅持在一二線的策略不變,目前我們9144萬平米的土地儲備當中,一線佔了15%,二線佔了65%,中海宏洋佔了20%。去年我們在北京、上海、香港的土地投資額達到了400億,超過了1/3。我們始終相信一線城市,以及以一線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始終是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我們相信在因城施策的指引下,一二線城市有足夠的空間來釋放。
*創新業務的發展情況,是否對地產業務有路徑依賴?
中海:目前中國房地產業最賺錢的還是住宅,周轉快,利潤率高。住宅產業還是我們的當下,中海以90%的資源聚焦到住宅開發主業。集團把商業定義為明天的產業,用7%到8%的資源去發展。2018年收入板塊收入超過了40億港元,增長38%,我們預計在2020年超過50億港元,在2023年收入達到100億港元。
其他創新業務我們定義為後天的產業,去年我們開業的創新業態有13個,包括教育和養老等,我們會花1%到2%的資源來拓展。從盈利的角度來看,住宅排在第一位的,商業排第二位,創新業務排第三位。
公司的發展既要看當下,也要看明天,同時看後天,我們要把當下做好,保持持續增長,同時為未來的轉型留出足夠空間。
※星夜備戰,科創板將開門接單
※專訪劉守英:四年「土改」試點符合預期,需進一步賦予改革空間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