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記憶體製造哪家強?三星V-NAND V6對比東芝BiCS5
東芝在1987年發明了NAND快閃記憶體,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用上了64層3D堆疊快閃記憶體製成的手機和電腦硬碟,96層堆疊的產品也已經開始逐步面世。不過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下下代128層堆疊3D快閃記憶體產品。
儘管128層堆疊目前還停留在技術層面上,通過前不久的ISSCC(IEEE國際固態電路峰會)我們能夠找到一些有關未來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發展方向。
在3D快閃記憶體的發展歷史上,東芝宣稱自己是最早提出3D堆疊快閃記憶體技術的公司(2007年),不過最早將3D快閃記憶體帶入大規模應用的則是三星(2013年,24層堆疊)。目前三星已經披露了第六代V-NAND的計劃,預計採用11X層(110~120)堆疊。
與之對應的是東芝BiCS5,預計採用128層堆疊,二者都有TLC和QLC兩種類型。下圖是東芝在ISSCC上公開的BiCS5 3D TLC快閃記憶體關鍵參數,值得注意的是它同樣採用4平面設計,寫入速度較三星更高。
對比雙方公開的參數信息可以發現,東芝BiCS5在存儲密度和寫入速度上擁有顯著優勢,而三星V-NAND V6則憑藉更新的Toggle 4.0快閃記憶體介面取得了讀取延遲方面的領先。(PCEVA小編註:Toggle是由東芝和三星在2010年共同提出的快閃記憶體介面規範,影響快閃記憶體晶元與固態硬碟主控之間的通信速度)
除了性能之外,成本控制同樣是3D快閃記憶體技術優越性的一個體現。畢竟3D快閃記憶體的問世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半導體製程微縮瓶頸,助力快閃記憶體存儲密度不斷上升、每GB價格不斷下降。
通過單Die容量與面積計算的結果來看,東芝BiCS快閃記憶體在存儲密度上的優勢明顯。不過這能否能最終轉化為製造成本上的領先,還要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
以下是通過公開渠道收集到的各快閃記憶體原廠最新3D快閃記憶體技術規格,國產還需繼續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發展技術創造成本優勢,先渡過眼前快閃記憶體價格不斷下降的寒冬。
※比筆記本還小:一隻手掌就能托起的AMD銳龍電腦
※微軟給老CPU用戶發性能回血補丁,不料顯卡的膝蓋中了一箭
TAG:PCE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