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因太湖而得名,卻為何幾乎失去了太湖?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並稱為中國五大淡水湖,排名第三位的太湖位於江蘇、浙江交界的地方,沿湖被江蘇的無錫、常州、蘇州和浙江的湖州所圍。
太湖,古稱震澤,面積2427.8平方公里,西面和西南面是山地和丘陵,東面則為平原和水網地帶。太湖中有50多個小島,大都不適合居住,只有18個有居民。關於太湖的形成有多種說法:瀉湖說、構造說、氣象說、風暴流說、河流淤塞說、火山噴爆說、隕擊說等等,其中隕石撞擊這種說法最有市場。南京大學通過地太湖石成分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太湖裡面有隕石,太湖是隕石衝擊坑。
太湖南部有座城市叫湖州,隸屬於浙江省,北瀕太湖,東鄰嘉興,南壤杭州,西靠天目山。湖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始於戰國時期,距今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商朝時,太伯奔吳,湖州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湖州為吳越之地,後楚國滅越,春申君黃歇被封於此,在今吳興區雲巢窯頭村築城置菰城縣。秦末漢初,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建項王城自立。隋朝時,因為湖州瀕臨太湖而改名為湖州。
清朝時期,太湖沿岸是蘇州府、常州府和湖州府的轄地,三府共有太湖。其中湖州府下轄歸安、烏程、長興、德清、武康、安吉、孝豐七縣。湖州府位於太湖南岸的縣有北部的歸安(縣治在湖州市北)、烏程和長興縣。
如今的湖州市,是我國2018年最佳地級城市30強,面積約582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300萬,下轄兩區三縣,分別為:吳興區、南潯區、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其中只有吳興區和長興縣轄地瀕臨太湖水域。
吳興區,是湖州的古稱,三國時在今湖州一帶置吳興郡,取「吳國興盛」之意。經過歷代沿革,吳興從郡變為縣又到如今湖州市的一個市轄區,範圍變化挺大,如今面積只有862.52平方千米。吳興因緊鄰太湖,物產豐富,因此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長興縣,地處太湖西南岸,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和安徽廣德縣、江蘇宜興市接壤,因此長興縣有「三省通衢」之稱。長興縣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是歷史上也出過很牛的人—南北朝時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著湖邊也能打點兒魚,撈點兒蝦。湖泊作為一種重要的淡水資源,一般都是為湖邊所居的人們所共有。但是從湖州市的地圖就可以發現,湖州市所佔的太湖只有非常少的一縷,大概幾十米寬的一汪水面,和太湖兩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積相比起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湖州因為太湖而得名的,但是如今卻失去了太湖,為何?
因為太湖幾乎完全被沿岸的江蘇省縣市所佔有,從西邊開始順時針方向來看,分別是宜興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其中蘇州、無錫(包括宜興市)佔得最多,常州佔了很小的一部分。其實,在新中國在以前湖州也是佔有很大一部分太湖水域的。
新中國初(1950年),因太湖水域地形複雜,匪患很嚴重,但是為了剿匪需要,對太湖進行統一管理,專門為太湖湖區建了個縣—震澤縣,不過震澤縣存在沒幾年,1960年就撤銷了。雖然震澤縣撤銷了,但是太湖湖區並沒有哪裡來歸哪裡去,而是整個太湖湖區全被劃入了江蘇,至此湖州算是失去了太湖。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