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系胡鬧,其後唐太宗還馭駕親征,又是為何呢?

若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系胡鬧,其後唐太宗還馭駕親征,又是為何呢?

高句(gōu)麗(lí)是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其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韓國、朝鮮,國民主要是濊貊(huì mò)和扶余(今吉林四平)人,後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

高句麗建國後,一直與中原王朝保持聯繫。北齊皇帝曾封高句麗統治者高湯為高麗王。北周時期,武帝宇文邕封高湯為遼東王。隋文帝即位後,仍封高湯為高麗王。

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後,高湯害怕起來,認為隋朝接下來會把高麗統一了。於是開始屯糧治兵,準備與隋朝開戰。隋文帝對此很不高興,於公元597年致書高湯,說陳國有長江天險,尚被大隋滅了,你高句麗是人數比陳國多,還是你憑險的遼河比長江廣大?

接書後,高湯害怕,立即向隋文帝謝罪。不久,高湯病死,其子高元即位,隋文帝仍封高元為高麗王。

但高元頗具野心,一心想擴張版圖,吞併近鄰。公元598年2月,高元率靺鞨萬餘騎兵侵擾遼西,這等於侵入了隋朝國土,因之,隋文帝命漢王楊諒等率大軍30萬進攻高句麗。由於天災,加之軍中疫病大流行,還有後勤供應不及時等原因,隋朝30萬大軍還沒有和高麗開戰,就死了20多萬,可謂屍骨如山,充溝堵河。於是隋文帝罷兵。

隋煬帝即位後,高元外與突厥、契丹、靺鞨拉攏關係,主動交好,內部積國力、軍力,不甘繼續做隋朝的藩屬國,因之,也就與隋朝漸行漸遠。這讓好大喜功的隋煬帝很不受用。儘管這個時候,隋朝尚無取勝高句麗的把握,加之14年前,20多萬隋軍喪命攻打高句麗途中,前車之鑒,歷歷在目,但隋煬帝還是決定,再征高麗。

從612年正月到614年二月,不可一世的隋煬帝連續三次征伐高句麗,損兵折將超過其父,也沒有收服高句麗。《隋書》曾這樣評價隋煬帝攻打高句麗:「以驕取怨,以怒興師,若此而不亡,自古未聞也。」

如果說隋煬帝攻打高句麗是一時胡鬧,耍小孩子脾氣,拿百姓生命當兒戲的話,其後,千古一帝的唐太宗為什麼也去攻打高句麗呢?

原來,是這件事激怒了唐太宗:隋軍幾次征伐高句麗失敗後,高句麗人把死亡隋軍屍骨堆積成一道道令人望之悚然的「景觀」,讓國人觀看,欣賞,像是要顯示高句麗的所謂「戰績」似的。

高句麗人的殘忍和無道,大大刺激了唐太宗。義憤之餘,唐太宗於631年,派人去高句麗收葬了那些供其國民「觀賞」的隋軍將士屍骨,並予以了隆重祭奠。

唐太宗的這一舉措,讓高句麗人很是恐懼,以為唐朝不久會攻打他們。於是,高句麗人開始在其與唐朝邊界修築長城,長約千餘里。對此,唐太宗很不高興,卻也沒想動武。這時,高句麗發生了宮廷政變,唐太宗仍沒有「趁火打劫」,而是繼續遣使冊封新任國君高藏為高句麗王。

公元643年,高句麗聯合百濟攻取朝鮮半島南部國家新羅40餘城,新羅向唐朝請求援助。這時,唐太宗才決定攻打高句麗。

公元645年,唐太宗以高句麗「殘虐其民、侵暴鄰國、違我詔令……欲為中國報子弟之仇,雪君父之恥」為由,御駕親征,從洛陽出發攻打高句麗。

唐軍渡過遼水後,卻在今天遼寧海城八里鎮營城子村,遭到高句麗軍的頑強阻擊。儘管薛仁貴單槍匹馬取敵將首級,一戰成名,也未能挽救唐軍之敗。這一戰,唐軍數萬將士沙場陣亡。

公元649年,52歲的唐太宗離世後,唐高宗繼位。公元667年,薛仁貴第二次受命出征高句麗。第一次和李世民出征時,已是22前的事了,那時,薛仁貴尚年輕,現在,他已鬚髮蒼白,成為年邁將軍。

新城一戰,唐軍取勝。這年10月,金山戰役打響,薛仁貴唐軍將10萬高句麗軍攔腰截斷,斬敵首級五萬餘。

11月,薛仁貴發動遼東戰役,在天寒地凍中,迅速出兵扶余,僅用了14小時,就斬殺俘虜敵人萬餘,扶余城破,其它40餘座城池相繼向薛仁貴投降。

接著,薛仁貴的大軍一路急行,兵不血刃地抵達平壤城下,與唐軍諸路大軍會師,並攻破平壤。

唐軍歷經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戰役,終於將高句麗擊敗。此後,唐朝在平壤設置安東都護府,將高句麗正式納入唐朝版圖,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吊蘭書苑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爭,中國真的註定要失敗嗎?就連當時眾多高官也不這樣認為
這一仗,是北伐最激烈的一場戰役,僅黃埔五期生就陣亡500餘人

TAG:吊蘭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