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日本茶道歷史學習

日本茶道歷史學習

公元七世紀到九世紀,日本的奈良和平安時代,社會正處於從野蠻到文明的開化變革時期。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至九世紀末約300年的時間裡,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餘人。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國文化學習史上的空前盛舉,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茶起源於中國,興於唐宋。因為兩國人員往來的密切,在對華夏文明的營養汲取中,同時也帶回了中國的茶文化。

鎌倉幕府時期(中國南宋)的榮西禪師,來華虔誠學法並習得宋時茶道,回到日本根據唐人陸羽茶經寫下《吃茶養生記》,此書被奉為日本茶學經典,榮西禪師則被尊為日本的茶祖。

書中說:其養生之術可安五臟。五臟中心臟為王乎。建立心臟之方,吃茶是妙術也。廄心臟弱,則五臟皆生病。是說人生病多半是由於心臟不好而得,心臟要好,吃茶是妙法。又說五臟喜五味,肝臟好酸味,腎臟好鹹味,肺臟好辛味,睥臟好甘味,心臟好苦味。五臟受味不同,好味多入,則其臟強,克旁臟互生病。其聿、酸、甘、咸之恆有而食之,心臟恆弱,故生病。若心臟病時,一切味皆違食,則吐之,動不食,今吃茶則心臟強,無病也。人若心神不快爾,必吃茶調心臟,除愈萬病矣。心臟快之時,諸臟雖有病,不強痛也。又說:心臟是五臟之君子也。茶是五味之上首也,苦味是諸味之上味也,因茲(此)心臟愛苦味,心臟興,則安諸臟也,若身弱意消者可知亦心臟之損也,頻吃茶則氣力強盛也,其茶功能。最後總結,貴哉兮,上通諸天境界,下賢人倫矣。諸葯各為一種病之葯,茶為萬葯而已。

建仁寺-榮西禪師創

日本的抹茶道開始於室町時代,其開山者是從師於一休禪師的村田珠光,此後江戶時代的千利休創立了抹茶道,而煎茶道一時偃息。

千利休,1522年生於日本堺市,死於1591年4月21日,是日本茶道的祖師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千利休對事茶美感的追求已經超越了茶本身,真正上升到了一種藝術哲學的高度。他是「侘寂」茶道的開創者。茶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侘寂之情,成為道,化為美。他很好地繼承了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精髓。從心而入,忘記物我之間的隔膜,通過一杯茶,一個手勢,體會禪的流轉。後人稱呼他是日本的茶聖。

至江戶時代中期,黃檗宗萬福寺的禪師重新確立煎茶的法與道,並受到當時文人的追捧,遂呈中興之勢。煎茶道也被稱為文人茶。

隨著喝茶成為一件樸素的事,伴隨的茶事的道具,如:壺、爐、水指、建水、蓋置、水竹、茶五德、茶壺、罐、茶托、茶入、茶碗、茶刀、茶則、香爐、花插等,因為工藝精湛,勘為道用,也進入了喝茶人的眼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雲堂 的精彩文章:

TAG:法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