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歲的美林證券即將「消失」!一個時代結束了
「當一間機構開始走下坡路時,有件事情往往也發生了:它忘了自己從何而來。」
——約翰·柏格,Vanguard基金創始人
突發!在華爾街擁有105年歷史,曾經資產管理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的美林公司。
如今卻連自己的名字也保不住了。
在過去的很多很多年裡,以高舉「看漲美國」大旗聞名的美林公司,都是華爾街的第一大投行。
它帶領金融行業從華爾街走向主街,管理的客戶資產一度高達2.2萬億美元,擁有超過15000名經紀人。
它曾經是華爾街的神話,但現在,這個神話倒下了。
2019年2月25日,美銀美林宣布,將從其部分業務中刪除「美林」(Merrill Lynch)的名稱,逐步淘汰這一歷史悠久的品牌。在這105年里,美林從華爾街走向主街,走向全世界的大街小巷,最終走向了虛無。
#截圖來自WSJ
是的,各位以後再也見不到,投行中名字最長的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Merrill Lynch
好幾代金融人的記憶
美林公司創辦於1914年,在創始人查爾斯·美林的遠見領導下,短短的時間裡迅速壯大,並在金融界掙取了良好聲譽。
它的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四號世界金融中心大廈,佔據了整個34層。它帶領金融行業從華爾街走向主街,管理的客戶資產一度高達2.2萬億美元,擁有超過15000名經紀人。
在它身上,有著好幾代金融人的記憶。
然而,誰又能保證自己在瞬息萬變的金融世界裡永遠屹立不倒呢?
20世紀初,美林的輝煌,就戲劇性地終結在了大權在握的黑人CEO斯坦利·奧尼爾手裡。
2001年,斯坦利·奧尼爾出任美林總裁。把美林相對還不錯的一手好牌輸清的斯坦利·奧尼爾,因其非裔身份被視為「華爾街新篇章」的象徵。但他沒有翻好這一頁,反而一把火燒了它。
他蔑視美林的傳統文化,驅逐老人,粗莽地進軍高槓桿高風險業務,把創始人警告的「負債過高是愚蠢的做法」拋之腦後。
奧尼爾眼紅高盛的高利潤,但在高盛默默減少對抵押貸款的風險敞口時,美林的風控團隊被晾在一邊。
最終房地產泡沫破滅,還未迎來百歲生日的美林,在巨額虧損下以約440億美元的價格賣身給美國銀行,才堪堪在危機中「活」了下來。
而終結了美林之後,斯坦利·奧尼爾再也沒有受雇掌管一家公司,但是這顯然不重要了。人們唏噓的是,那個百年的傳奇,即便在危機中保留下來了,卻將漸漸消失於大家的視野中。
據悉,此次,美國銀行各個部門改名結果概括如下:
1、投行和交易業務改名為「美國銀行證券」(BofA Securities)
2、財富管理業務將統稱為「美林」(Merrill),沒有Lynch
3、與企業客戶對接的部門改名為「美國銀行」
也就是說,Merrill的名稱只會出現在美國銀行最大的財富管理業務部門,商標Logo仍保留現有的標誌牛,這也算保留保住了美林的最後一絲顏面。
但是想到昔日金融巨頭,最終卻不能在美國銀行的投行、全球市場和資本市場等多項重點業務中,擁有自己的姓名,還是不禁感慨萬分。
根據《華爾街日報》分析,「美林證券」和「美國信託」(後者遭遇同樣命運,曾是美國第一個信託),這兩個美國銀行業中最引以為豪的品牌逐漸壽終正寢,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失去了靈魂的「美林媽媽」
美國銀行在收購美林後,雖然在融合初期,出現了巨額的虧損。但近幾年下來,其業務發展態勢一直十分迅猛。甚至利潤破了新紀錄。
那麼,美國銀行為什麼到底有此決定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樣的舉動是美國銀行為了統一品牌、進而提升品牌的吸引力所做出的的努力。
但也有不少人對此感到惋惜。要知道,早年的Merrill Lynch和如今的高盛名氣不相上下,而且也是一直以「強大的企業文化」著稱,還有著「美林媽媽」(Mother Merrill)的稱號!
甚至有人對於百年美林的由盛而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美林傳統文化遭到威脅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捍衛「美林媽媽」?
這或許,可以從奧尼爾掌權前的美林高管Winthrop H. Smith Jr處得到答案。
2014年,Winthrop H. Smith Jr出版了《美林傳奇:百年興衰錄》一書。在書里,他這樣痛心疾首地描述道:
「這些董事把自己的董事職位與薪酬看得比公司講誠信、講尊敬的文化更重。他們被短期利潤蒙蔽了雙眼,無視美林將要介入的高槓桿和高風險的業務,並允許一小撮貪婪之輩摧毀了一個業界傳奇。」
在他看來,董事會的不作為,是縱容掘墓人斯坦利·奧尼爾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奧尼爾當上總裁後的18個月里,11名原高管悉數走人。這些高管,基本都是對奧尼爾進軍高槓桿提出了警告的人。
也因此,漸漸地,員工們也都不敢有任何非議——他們需要這份工作。有些受不了的風控人員選擇離職,有些選擇閉嘴,還有些乾脆轉行做交易員。
在1993年至2001年擔任美國證監會主席的Arthur Levitt曾經評價稱,美林是整條華爾街上唯一擁有「靈魂」的公司。
這驗證了Vanguard基金創始人約翰·柏格的那句話:
「當一間機構開始走下坡路時,有件事情往往也發生了:它忘了自己從何而來。」
美林的經驗完美地證明了這一點,21世紀的頭幾年裡,美林喪失了自己的靈魂,最終丟掉了自己的地位,丟掉了自己的名分。
如果當年堅持美林原則的那些高層,能夠留在公司、旗幟鮮明地捍衛傳統,如果奧尼爾時期的董事會,目光能夠長遠一些,事情說不定,會有些不一樣。
作者:Helen 財經人物第一線
※美國最忌憚的「中國首位晶元女掌門」曝光!地位比肩華為任正非
※7億國人被毒害!卻是送禮佳品,這個殺手太可怕
TAG:政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