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我國古代從明朝起就不喝抹茶了?朱元璋可不背這個鍋

我國古代從明朝起就不喝抹茶了?朱元璋可不背這個鍋

抹茶在我國古時叫做末茶,末茶在宋朝時發展至頂峰,出現了團茶這種更為高級精緻的玩意,到了明朝被朱元璋一紙詔令「罷造龍團,惟芽茶以進。」廢除。團茶雖然被朱元璋給廢了,但並不是禁止末茶,在明朝前期,末茶還是十分流行的。朱元璋的兒子朱權在《茶譜》中將點茶法技巧和點茶的工具詳細說了一番。

團茶的廢除與散茶的流行也沒有直接關係,在南宋時,散茶已經出現了,在當時也非常流行,散茶並不是在明朝才開始出現。

有人說團茶太過繁瑣貴重,朱元璋為了體恤民情,關心百姓,才下令廢除的。這個想法有點怪,想當年朱元璋修建南京故宮,用了20多年時間,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要說朱元璋體恤百姓真的是想多了。

咱們說茶的歷史時,宋代完了會直接跳到明代,短命的元代總沒提過,其實茶在元代的發展也極為重要,元劇的詞中有「兩三船玉屑金芽」、「石鼎內烹茶芽」、「松邊香煮雷芽」、「不似靈芽泛玉甌」等句,金芽、茶芽、雷芽和靈芽這些都是散茶。南宋的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提到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元代元雜劇中也提到過:「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裡的茶,是團茶還是散茶,已不言而喻。

南宋時,散茶常見於江南地區,陸遊《過武連縣北柳池安國院煮泉試日鑄顧渚茶》:「我是江南桑苧家,汲泉閑品故園茶。只應碧缶蒼鷹爪,可壓紅囊白雪芽。」其後自註:「日鑄則越茶矣,不團不餅,而曰炒青,曰蒼鷹爪,則撮泡矣。」

楊萬里《食雞頭子》:半甌鷹爪中秋近,一炷龍涎丈室虛。

陸遊《歲晚幽興》:風爐欲試蒼鷹爪,自向林間拾墮枝。

詩詞或許不能夠證明,但元代著作《農書》中有大段關於散茶製作的文字記載:「茶之為物,擇滯去垢,破睡除煩,功則著矣。其或采造藏貯之無法,碾焙煎試之失宜,則雖建芽浙茗,只為常品。故采之宜早,率以清明穀雨前者為佳,過此不及。然茶之美者,質良而植茂,新芽一發,便長寸余,其細如針,斯為上品。如雀舌、麥顆,特次材耳。采訖,以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攤,乘濕略揉之。入焙,勻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編竹為焙,裹蒻覆之,以收火氣……宜置頓高處,令常近火為佳。」

這段關於散茶製作工藝的記載,其中講到了殺青、揉捻和烘焙,與咱們現在的工藝十分相似。除此之外,元代的《農書》中還有對散茶和末茶的詳細記載。

明代著作《金瓶梅》中,則出現很多奇葩的茶,例如:「木樨芝麻薰筍泡茶」、「胡桃夾鹽筍泡茶」,更過分的竟然有「芝麻鹽筍栗絲瓜仁核桃仁夾春不老海青拿天鵝木樨玫瑰潑鹵六安雀舌芽茶」,如此之長的茶名,看來古人真的很會玩。一碗茶里加水果、加蔬菜、加各種配料。元代《農書》中也記載到這種加東西的飲茶法:「芼胡桃、松實、脂麻、杏、栗任用。雖失正味,亦供咀嚼。然茶性冷,多飲則能消陽。」

所以啊,末茶被淘汰,散茶成為主流,是百姓們的自然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跟朱元璋關係不大,不應該背這個鍋。

最後想跟大家說,茶雖分屬性,但並沒有神奇的療效,希望大家將目標放在茶的真滋味上,品茶味、聞茶香,遠離各種噱頭與概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承藝茗茶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泡的茶沒有別人泡的好喝?
一文看懂紅茶的分類

TAG:承藝茗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