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示:每年近60億小雞被「人道毀滅」,如今被迫改變性別
每天全球都有大量的雞要被送到餐桌上,在肉類當中雞是被消耗最快的其中一種。想要滿足這麼大的市場並不容易,於是誕生了「肉雞」,它們在養殖場中專門長肉。
相對於雞肉的需求,雞蛋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統計,每天會生產超過25億顆雞蛋才滿足日常,同時也可以看到我們身邊多次出現雞蛋的身影,至少每天的早晨是必不可少的。
於是在養殖場中就出現了「蛋雞」和「肉雞」,它們都被人類訓練得專業化,執行高效率,每天分別做到下蛋和長肉就行了。然後並不是所有的雞都能成為這兩者,其中孵化出的小公雞在養殖場中地位就顯的額外尷尬,既不會下蛋,長肉又慢。
考慮到成本的問題,每年都有近60億隻小公雞被粉碎成肉泥?對於養殖者來說這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並對外稱「人道毀滅」。當然這種方式還是會受到「動物愛好者」的議論,其實對於資本者來說何嘗不是種損失,或許他們也不想這樣。
不過最近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打算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這一狀況,希望通過改變DNA系列,切除掉不需要的部分,這樣就能孵化出想要的雞。這種堪稱「上帝之手」的技術不僅能攻克HIV和癌症等疾病,還適用於其他動物。
按照基因修改的理解,這樣的雞產出的蛋算不算轉基因呢?科學家解釋稱並不算,因為改變是在種母雞身上,而生出的蛋沒有遺傳性。無論是後面生出的蛋還是孵化出的母雞都沒有被修改過基因,因此各方面還是和普通雞一樣。
而且他們也擔心出現這種問題,不僅難以說服消費者,連食品監督機構那裡都過不了關,到時賣不出產品就意味著倒閉。
這種從內部改變性別的方法解決了很多難題,還提高了效率,無疑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筆者:三體-小興
※網傳俄羅斯已登陸土星,還有視頻作證,顯示宇航員在艙外工作
※「滅絕」動物愛玩失蹤?科學家發現全球最大蜜蜂,曾消失了上百年
TAG:科普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