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雷軍輸光十億?小米迎來第二次危機!

雷軍輸光十億?小米迎來第二次危機!

雷軍輸光十億?小米迎來第二次危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日前,小米集團公布了2018年全年財報。作為小米上市後首個「成績單」,雷軍顯得十分自豪:「2018年小米營收1749億元,同比增52.6%,經調整後凈利潤86億元,同比增59.5%,超過市場預期。」

儘管同比增長速度驚人,但精明的投資者並不買賬。

因為在《雷軍致投資人公開信》中,雷軍閉口不談財報中具體的財務數據,反而老調重彈,大談「小米的信心從何而來」「小米為什麼堅持奮鬥」……這種給投資人猛灌雞湯的行為,更讓業界提出質疑:雷軍是在「粉飾」財報嗎?

在分析小米2018年財報前,我們來回顧一下雷軍曾許下的各種承諾:

  • 小米要在10個季度內,國內手機市場重回第一。
  • 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 一定有現貨,保證三月份小米9供貨達到百萬台。
  • 從現在開始5年內,我們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 五年之內,如果我們小米的營業額能夠擊敗格力的話,那麼請大家證明,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元錢。

如今從年報數據看來,小米正迎來第二次創業危機,想要兌現這些承諾,難度很高。

智能手機業務激增,但遠不及預期

眾所周知,小米公司是以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業務起家的。其智能手機業務的營收增長,一直沒有令投資者失望。

數據顯示,小米智能手機分部的收入約為113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比增長41.3%;全年銷售達1.19億部,較去年增長29.8%。在2018年全球出貨量同比下滑4.1%的大環境下,小米屬於保持高速增長的公司。

小米公司把手機業務增長的原因,歸結於以下三點:中高端機型收入的增加、國際市場出貨量增長、手機研發的卓越進展。

年報指出,2018Q4售價在2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收入佔總收入的31.8%;國際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同比提升17%;每款旗艦手機發布時,其後置相機的第三方評分都高於同期手機。

單從年報上看,智能手機業務強勢成長,似乎有理有據。但是,據歷年來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來看,2018年的同比漲幅已經遠低於2017年。換言之,小米出貨量相較於其它品牌是明顯增長;但相較於自身,儘管有了資本市場的加持,增速也大幅度下滑。

雷軍輸光十億?小米迎來第二次危機!

與此同時,小米在中高端機型的表現非常吃力。2018年,小米在2500元區間的主打產品就只有兩個——小米8和小米MIX 3。而小米始終沒有介紹小米8一年的最終銷售量,只在10月介紹了其突破600萬台,但最終可能沒有超過800萬台。

對於2018年小米的旗艦機型,消費者的口碑也不盡相同。在小米官方社區,用戶七嘴八舌地數落越來越同質化的小米新品,「自從小米上市以後,小米的產品變了,不再是那麼酷的設計了,也不再考慮老米粉的感受了」,這樣的言論層出不窮。2018年算是小米最不酷的一年了,令用戶惋惜。

至於海外市場和自研技術的提升,這兩點就跟不用多說了。

海外市場情況複雜,印度政府已開始撫育本土品牌,非洲市場被傳音牢牢佔據,還有三星這個老大哥牢牢佔據全球銷量第一的寶座,小米的海外征程並不樂觀。而小米「深耕」的拍照技術,一來不是消費者購機的首要因素,二來攝像模組都不是小米自研產品,只在供應商方案上加強演算法罷了。

最後我們回頭看看雷軍立下的第一個FLAG:小米要在10個季度內,國內手機市場重回第一。這是2018年2月發表的言論,即最遲2020年銷量或銷售額國內第一。

根據IDC的數據,2018國內銷售第一是OPPO的78.94百萬台,小米僅有51.99百萬台;2018國內銷售額第一是蘋果的315.90億元,小米只有93.19億。無論是銷售還是銷售額,小米的差距並沒減少,反而在慢慢擴大……

或許你認為小米還有殺手鐧未使出,但其他友商也不會停下來等你出招。尤其是連三星、華為這種高溢價品牌也開始降價了,倘若小米沒有實打實的技術創新「黑科技」,結局將令人唏噓。

股價遭腰斬,股票誰買誰虧?

對於小米股價,「這真是屬於年輕人第一支被套牢的股票」!有網友一陣見血地評價道。

自從去年小米集團以「低價發行」——17港元/股IPO登陸了港股市場,至今依然是破發嚴重。3月20日,小米公司盤中股價下跌超4%,報11.7港元,市值約2800億港元,最低跌至11.6港元。

目前來說,小米股價似乎有腰斬的風險,「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的承諾已經很無解。

雷軍輸光十億?小米迎來第二次危機!

此外,在2018年小米公司利潤方面,也存在著「貓膩」。一般來說,經營利潤>毛利>凈利潤。

但小米2018年毛利達221.9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6.4%;經營利潤達11.9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了90.2%;同時除所得稅前利潤和年度利潤這兩項指標均為「虧損」。 雷軍所說的「經調整後凈利潤86億元」也是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計算結果。

雷軍輸光十億?小米迎來第二次危機!

或許讀者會認為,這就是雷軍「小米的硬體綜合稅後凈利率永遠不超過5%」的表現呀。

資本市場講不得故事、聽不進情懷。

小米上市時把自己定位為互聯網公司,為了謀取更高估值。可從實際營收來源來看,小米其實是一家硬體公司。其互聯網業務,一直未能扮演財報營收上的主要角色。

2018年,小米互聯網收入同比增長61.2%至160億元,廣告收入仍是主要組成部分,達人民幣101億元,同比增長79.9%。雖說增長速度很快,但規模還是太小,貢獻營收只佔總體營收的9.1%。

更令投資者難以理解的是,2019年小米的「雙引擎」已經變成了「手機+AIoT」,甚至雷軍表示,在未來5年小米將專項投入「AIoT」至少100億元。似乎小米已經沒有了互聯網業務一樣……

雷軍輸光十億?小米迎來第二次危機!

最後看IoT業務,也就是小米生態鏈。在手機市場逐漸成為存量市場的大背景下,小米通過IoT業務的發展表現出自己的「進化力」。2018年小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為438億元,同比增長86.9%。

這一增長態勢已經很誇張了。此前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生態鏈營收規模為50億,僅四年時間就增長近9倍至438億,可謂瘋狂。這也成為雷軍看好「AIoT」的原因之一,畢竟這個「AIoT」是基於手機和IoT業務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投資的生態鏈公司在陸續上市,將會為小米帶來持續的投資收入。據悉,截至去年,小米累計投資了260家公司,其中已經有9家公司成功上市。

小米對賭格力,一場雙輸的賭局

3月20日,在小米2018業績發布會上,雷軍被問到與董明珠的三年10億賭局的結果,雷軍表示他還沒有看到格力的正式財報。被問及有沒有跟董明珠聯絡,他笑說,董明珠跟他有聯絡。

雷軍的尷尬已經溢於言表,但不得不說,2018年格力與小米的表現都不好。這場十億賭局,最終是一個雙輸的結局……

格力電器的發展也不見得一帆風順。董明珠在投資銀隆失敗的苦悶中走過了的2018年,雖然其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000億-2010億,但手機業務依舊死氣沉沉,晶元業務在投資之中,仍有變數。

小米除了公司定位存疑、產品缺少創新、專利研發不足、員工內部管理等隱患以外,量產問題成為必須跨過的第一道坎兒。據悉,小米9手機發布,前有榮耀新品,後有iQOO待售,多廠商同時搶奪供貨本就不足的4800萬像素攝像頭等元器件,導致供貨不足。

即使營收成績再風光,也需要靜下心來補齊短板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子商情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台灣晶圓廠產能全球第一,大陸地區增長最快
設備廠商難逃供應鏈超長賬期,資金迴流慢陷入危機

TAG:國際電子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