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一蝶《涅槃圖》涅槃重生,再現江戶時代日本佛教繪畫精品
文 | 立佳
編輯 | 子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建於美國獨立一百周年之際,美術館的外觀是希臘建築樣式,靜穆莊嚴。廣場上座落著印第安人裸體騎馬銅像,粗野豪放,它們象徵性地表現了美國文化的兩大來源:外來的歐洲文化和本土的印第安文化的融合。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館藏物品非常豐富,有古埃及、兩河流域考古文化遺存;有希臘、羅馬文明的展廳;也有歐洲各時期的繪畫流派作品;以及東亞、印度的古代藝術品。藏品總數量約50萬件,可以說這裡囊括從公元前6000年左右製造的物件,到當代藝術家的傑作,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館內分亞洲、埃及、希塑、繪畫、工藝、紡織品、現代藝術等8個部門,共178個展室。其中亞洲藝術品的收藏最為豐富,堪與世界各大美術館相媲美。不僅有中國、日本、朝鮮等國的青銅、陶瓷、繪畫、書法、紡織品、雕塑等上下五千年的各類藝術瑰寶,還有亞洲各地的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藝術的珍品。
其展廳面積之大,以及140多年以來收藏藝術品之豐富,令參觀者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如果每件展品都要細看一番,那就是在博物館呆上三四天,也看不完全部展品。當然,對大多數遊客來說,全都只能走馬觀花地瀏覽一下,或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展館進行重點參觀。
英一蝶《涅槃圖》,紙本,1713年長283厘米,寬169厘米
《涅槃圖》又稱《佛陀涅槃圖》,是表現佛祖圓寂涅磐的場景的煌煌巨制。日本佛教盛行,故而《涅槃圖》遍布日本,在各大佛寺中、印刷品中都廣泛存在。西方各主要博物館也都珍藏有日本的《涅槃圖》,而且構圖形式幾乎相同,形成了一定的標準樣式。
波士頓美術館館藏的是日本風俗畫派代表畫家英一蝶(Hanabusa Itchō)所繪的《涅槃圖》,圖長283厘米、寬169厘米,是美術館收藏的尺幅最大的紙本掛軸,更是江戶時代日本佛教繪畫的代表作。
此畫描繪的是釋迦牟尼佛側卧於娑羅雙樹下圓寂涅的場景。眾多佛門弟子、道家神仙、志怪鬼異及凡界男女,紛紛前來弔唁。神情或悲慟,或穆然,或驚詫,或悲痛難抑,或捶足頓胸、與佛祖平和安詳的神態形成鮮明對比。畫面的右上方,祥雲中二侍者簇擁著佛母摩耶夫人,憂傷地注視著下界娑羅雙樹下吉祥卧的釋迦牟尼佛,掩面悲泣。
構圖以佛祖為中心,人物動勢呈放射狀,布勢雄偉。人物眾多,神貌各異,設色濃研,十分傳神,是表現以佛陀涅盤為主題的精美傑作。
英一蝶的這幅《涅槃圖》是1911年被波士頓美術館收藏,是館內尺幅最大的日本藏品,可以說是美術館日本藝術方面的重點收藏,自入藏以來,僅在上世紀90年代「美術館的幕後」展覽中出現過一次。
後來撤展收回《涅槃圖》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發現作品上端非常脆弱,整個畫面布滿橫紋,裱邊織錦十分古舊,文物狀態不佳。這說明這幅江戶時代的畫已經亟待修復,不能再參加任何展覽。為了讓狀態不再進一步惡化,博物館將這幅佛畫進行了長期的封存。
2013年,波士頓美術館啟動了《涅槃圖》修復項目,由自波士頓美術館和弗利爾美術館的4名主修復師牽頭,他們都在日本接受過傳統修復訓練,修復的主要任務是重裱褙紙和更換裱邊織錦。由於作品尺幅大,修復動作的效果也相應放大,增加了修復難度。
修復工作在亞洲繪畫修復室進行,而且還開啟了為期一年的公開修復展示,向公眾展示了修復師進行揭裱褙、貼褙紙、重裝裱邊織錦、晾曬等修複流程,並攝影記錄其過程。博物館設立了專業講解員,告知觀眾修復進度並答疑解惑。
在這次公開修復展示中,所有選取的褙紙與織錦都截取了小樣,可使觀眾觸摸材料的質感。讓觀眾都對修復的操作過程有了更加直觀的印象,甚至有人會每周到美術館跟進修復,並且在交流中深入了解亞洲材質的許多概念。
2017年,《涅槃圖》修復工作全部完成,時隔一百多年第一次回到日本進行展覽,2018年結束巡展重新回到了波士頓美術館。
※電影?音樂 | 2019,抖音十大最火歌曲震撼你耳膜
※《環球精英YOLO》電子周刊總第一百二十六期
TAG:環球精英YO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