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平安智慧城市『進化論』:始於2018,力透未來10年

平安智慧城市『進化論』:始於2018,力透未來10年

在中國,「智慧城市」概念從提出到實踐,已經經歷了10年。

這10年,很明顯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城市決策者開始擁抱智慧化,城市中的居民開始篤信「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更值得關注的是,智慧城市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朝陽產業,這個賽道上已經出現了一大批細分的垂直企業,並且在頭部已經誕生了幾家巨頭,比如阿里、騰訊、京東、平安等。

平安智慧城市『進化論』:始於2018,力透未來10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其中,在改革前沿陣地深圳紮根30年的平安,對智慧城市的重視程度卻非同一般。

從2018年開始,智慧城市成為了平安集團的五大核心戰略之一(其他為金融、醫療、汽車和房產),牽頭方也從原來平安科技下屬的智慧城市事業部變成了獨立運營的集糰子公司。

那麼,智慧城市何以被平安高度重視?平安做智慧城市究竟有什麼策略?面對廣闊的市場,他們如何布局?2018年取得了哪些成果?帶著這些疑問,雷鋒網與平安智慧城市聯席董事長兼CEO俞太尉展開了獨家對話

平安入局智慧城市的起點和訴求


「平安開展智慧城市在情理之中,是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主要基於三個考慮:智慧城市建設是國家的要求、百姓的需求和平安的追求。」

俞太尉闡釋了平安做智慧城市的出發點。

國家層面,相應政策。無論是《十九大報告》還是《十三五規劃》,或者是最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對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眼下,我國地方政府正掀起城市建設狂潮,95%的副省級城市、76%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都在布局。

社會層面,城市病突出。數據顯示,我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從1978年的193個到今天的657個,與此同時,「城市病」卻不斷蔓延,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民眾對城市智能化提出了強烈需求。

平安層面,能力外溢。平安作為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在做好金融主業的同時,會將積累的科技「拿出來」建設智慧城市。加上自身也有轉型需求,在提出「金融+生態」五大生態圈中,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平安未來十年的重大戰略舉措之一。

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平安自身的發展歷程會發現,每10年平安就會上一個新的台階。而接下來的10年,平安的戰略是持續深化「金融+科技」並探索「金融+生態」發展,雲、AI、區塊鏈等技術會被應用在金融以外的其他業務。如此一來,一方面,智慧城市為平安的科技應用提供相當廣闊的G端、B端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也為其他生態圈提供G端、B端的流量入口。

智慧城市平台詳解:「1+N」架構

平安智慧城市對於生態的理解,視野上似乎更加開闊。

一方面,智慧城市這個大盤子,平安不能獨善其身也不能包打天下,必須是上下游產業鏈一起做,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另一方面,政府的系統需要梳理,平安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不會和政府原有的職能分工互相矛盾,會去橫向打通,幫助政府打造良性的運轉機制。

但這一切都只是構想,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在多年探索基礎上,「1+N」智慧城市完整體系順勢而生。

平安智慧城市『進化論』:始於2018,力透未來10年

  • 「1」:即1朵以平安云為核心的智慧城市雲,集成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三大創新科技,支撐N個智慧城市板塊;

  • 「N」:即具體板塊,涵蓋政務、財政、民政、安防、交通、教育、醫療、房產、環保、養老等。

俞太尉提到,智慧城市是包羅萬象的課題,如果這些「N」裡面的業務還是以一個個單獨地去做,又會回到原來那種狀態。因此,平安需要有一個整體的頂層設計,使得所有的「N」在後期都是打通了的。

究竟板塊之間有怎樣的打通方式?

平安智慧城市的做法是:目前所有的C端服務都會集成到一個市民通APP上,比如深圳地區目前推出的「 i 深圳」。以智慧政務和智慧生活兩個點來看,當市民通過市民通APP提交各類申請之後,這些申請會自動上傳到智慧政務平台,由公務員進行線上審批和處理,最終會反饋到智慧生活。這就是一個端到端的聯動過程,是政務服務線上化的體現。

平安智慧城市『進化論』:始於2018,力透未來10年

i 深圳 APP界面

在「1+N」平台的能力下,平安智慧城市已在全國超過100個城市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和實施智慧城市項目。

目前,業內已推出類似平台比如京東的「城市計算」、阿里的「ET城市大腦」、騰訊的「數字廣東」等,但是各有差異化優勢,平安「1+N」平台能全面利用本身發展歷程中的各項能力,屬於傳承歷史、創新升級的表現,與互聯網巨頭和電信設備巨頭的邏輯不太一致。

「1+N」的背後是什麼?三大核心技術

可以看得出來,「1+N」的智慧城市平台對於平安推進後期的工作非常關鍵,但是承載這麼重要任務的平台背後,有什麼技術秘密?

實際上,平安在過去30年已經積累並提煉了幾大技術能力,並與現階段技術領域最熱門的趨勢直接關聯。

  • 人工智慧層面,平安擁有龐大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團隊,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8項前沿新技術,廣泛應用於智能認知、智能預測、智能風控、智能服務等場景。比如其中AI作曲榮獲國際AI作曲大賽第一,肺結節智能讀片LUNA評測世界第一,平安穎像在ISBI評分中硬性滲出物(EX)分割任務世界第一。

  • 區塊鏈層面,平安區塊鏈以超級賬本為基礎,在功能、性能和適用性等方面領先於國內外同類技術平台,廣泛應用在資產交易、房產交易、融資貸款、醫療健康等領域。其中,金融壹賬通區塊鏈以幾十萬億交易額領跑全球。

  • 雲計算層面,平安雲沉澱平安集團在金融行業的業務優勢及金融IT領域的技術積累,已經涵蓋了平安集團95%以上的業務公司,支撐80%的業務系統投產。在安全方面,平安雲的等級在國內屬於TOP級。

這三大技術,成為「1+N」平台最堅實的技術支撐,也是現今平安智慧城市中各類應用的技術著力點。

城市管理者的痛點,平安怎麼抹平?

技術平台有了,如何應用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

俞太尉一直有一個「城市發展三部曲」的觀點,即規劃、建設和管理是城市發展三個必經之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他表示,平安智慧城市不做硬體,因此現階段會把重點放在「管理」這個步驟上。當然,平安也會參與一些城市的規劃,但不是傳統意義上對空間結構的改造,而是從智慧化的角度提出參考。


「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超前的規劃、高質量的建設、科學的管理,平安會更加側重在管理方面,通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使得管理更精準、便捷,從而更好的管理城市,使得城市可以井然有序,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平安智慧城市有一個很強烈的觀念,就是『協助政府』,甘當「幕後英雄」。俞太尉強調,無論是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還是地方政府提到的需求,都是政府在主導這項工作,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平安智慧城市才能利用現有技術參與幫助政府科學管理的過程。

平安智慧城市『進化論』:始於2018,力透未來10年

俞太尉在2018年深圳市監委主辦的深圳質量月啟動大會上演講

俞太尉有長時間的從政背景,早年間擔任過上海松江區區長以及其他重要職務,能夠換位思考,深刻理解政府在城市治理上的難點。他認為,目前最大的難點是政務體系內的「信息孤島」。只有政府內部系統整齊劃一的時候,智慧城市建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啟。


「信息孤島的問題,不能在新一輪的智慧城市進程中再次出現。」

平安智慧城市給出的解決方案里,第一條就是「梳理」舊有系統。這源於政府早期建立的系統條塊分割,且發展到今天有些已與現有技術不相適配,「煙囪林立」的局面讓政務的電子化智慧化建設難以推進。平安的「1+N」平台能夠在「排查摸清狀況」基礎上,實現橫向的貫通,消除原先的一些數據孤島,目前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城市政府內委辦局的認可。

不過,無論是保留還是推倒重來,平安都會和政府進行充分的協商來決定。

另外,數據安全和隱私一直是平安內部的一條高壓線和不可觸碰的紅線,對應到智慧城市中也是如此。技術角度來看,平安雲金融級的保障能力,是「1+N」平台一個至關重要的保障。


「我們要求內部每一位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的人員都要有安全意識,將安全意識貫穿整個建設過程,才能保障我們最後做出來的東西是安全的。」

經典案例:交通&政務

有了保障機制,樹立了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平安智慧城市的觸角才得以進入更加細分垂直的「最後一公里」。

其中,智慧政務和智慧交通是兩款經典的案例,外界也能從中一窺平安智慧城市全景。

智慧政務,是實現優政目標的場景。目前已在國內和國際20+城市、30+委辦局推進50+項目,實現逾700項線上服務,平均每人節約2小時,並幫助政府管理300萬個商事主體,提高管理效率50%。

比如,平安智慧政務打造的深圳「商事信用信息可視化系統及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匯總全市304萬商事主體信息,通過AI技術分析建模及數據可視化技術,將數據分析與業務流程深度融合,管理決策者就有了參考。

智慧交通,是實現惠民目標的場景。深圳市目前已全線落地上線6大智慧交通應用標杆案例,廣州已上線智能違法監管-車輛違法識別項目、三亞上線了輕微事故遠程快處、南京上線了交通輿情感知項目等,並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推廣。

2018年「五一」期間,平安助力深圳交警實行大鵬半島「預約通行」項目,通過AI+監督,智能預測擁堵發生並為交警提供疏導分流建議,實現管控區域內通行量同比下降27.5%,交通警情下降90%。同年底,與深圳交警成立「數字交警聯合創新實驗室」,推出了「事故遠程視頻處理」,最快2分鐘,平均5分鐘,即可完成現場車輛撤離等。

雷鋒網認為,作為目前行業內公認最重要的兩大版塊,智慧政務和智慧交通在平安的版圖裡已經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樣也做出了成績。攻堅一城一池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穩紮穩打會令平安在智慧城市領域迅速壯大。

智慧城市:一個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工作

「BATJ」這幾個詞在互聯網行業流行了很多年,當初這個叫法的出現是為了將巨頭做個歸類,朗朗上口。現在,智慧城市領域也出現了這樣的叫法,除了「BATJ」這種傳統的玩家,還有種說法是「PATH」(平安、阿里、騰訊、華為)。

俞太尉認為,「PATH」更像是一個群體,而不是具體指某幾家。確實目前行業有幾家知名度較高的企業,但是社會上還有很多從事智慧城市研究和建設的公司,有的在細分領域已經做的很強,但這也並不代表未來沒有更強的角色出現。

的確,城市發展本身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另外技術的發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各種事物都是在逐步完善,智慧城市是一個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工作,一切的努力只為了到達那個『理想國』的狀態。

構想智慧城市的明天

站在今天,展望未來,平安智慧城市從望遠鏡里看到了什麼?

當《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橫空出世的時候,「粵港澳將建智慧城市群」的消息讓業內為之振奮,無論是香港/澳門,還是廣東九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都將迎來建成智慧城市最好的歷史節點。

俞太尉表示,平安自然而然置身其中。作為在深圳紮根了30年的企業,平安身處大灣區,對改革前沿陣地的情況十分了解,過去一年智慧城市的業務已經對這些城市節點有所展開。

更確切的說,這些項目在規劃綱要出台之前就已經啟動。

但是,平安智慧城市會將後期的重點與規劃綱要進行結合,梳理出新的要求,給節點城市做進一步的優化方案,使得平安智慧城市的路徑和綱要的提法保持高度一致。

平安智慧城市『進化論』:始於2018,力透未來10年

此外,在國際拓展上,平安智慧城市會積極接觸海外城市項目,目前已在阿聯酋、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都有落地和洽談項目。

在採訪的最後,俞太尉總結到:


「2018年是平安智慧城市的起步之年、開局之年。在這個過程中,平安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打開了局面,點上鋪開,領域做透,也做出了標杆。接下來,我們會複製深圳模式到其他城市,擴大我們的盤子,用深圳的經驗幫助更多城市少走彎路。」

可見,2019年,平安智慧城市勢必將加速奔跑。(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趕快更新!Chrome再現高危漏洞已遭利用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