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病毒是對抗超級細菌的最佳武器嗎?噬菌體告訴你答案

病毒是對抗超級細菌的最佳武器嗎?噬菌體告訴你答案

抗生素曾贏得了對抗耐葯細菌的戰鬥,但它們可能不會贏得這場戰爭。你可能知道耐抗生素細菌,也被稱為超級細菌,已經阻礙了醫生治療感染的能力。你可能也意識到,新抗生素上市數量急劇下降。

一些頭條顯示人類註定會受到抗藥性的影響;甚至連政治家和政府也參與進來,將抗藥性的上升與氣候變化等其他流行危機進行比較。儘管這些斷言言過其實,但抗生素耐藥性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什麼導致了抗生素耐藥性?

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是導致抗藥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廣泛使用抗生素的美國,有些病人需要這些藥物治療許多不同的疾病。許多醫生安撫他們的病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不使用它們,也因為沒有限制他們使用的監管結構。任何拿著處方箋的人都可以用任何抗生素來治療任何疾病,而且很少會面臨任何後果。雖然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但在美國,這個問題的範圍仍然很大。

一些國家,如瑞典,使用激勵措施來鼓勵醫生改進抗生素的使用。但在美國的醫院和診所里,還沒有類似的機制。

這個問題超越了人類,70%的抗生素實際上用於動物身上。這意味著人類只需處理動物產品就可以接觸到抗生素。如你餐桌上的雞腿可能也有抗藥性細菌。

一旦細菌產生了抗菌素耐藥性,它並不都能消失。例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進化出對多種不同抗生素的耐藥性;然而,儘管通過限制抗生素(導致MRSA出現)的使用來減少其傳播,但MRSA仍然存在於醫院和社區。

抗生素的替代品

尋找抗生素替代品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與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和寵物分享我們的微生物;因此,其他人無需服用抗生素就能感染這些超級細菌。

開發新療法的一個不太明顯的原因是,我們的身體擁有一個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被稱為我們的微生物群落的細菌。這些微生物是維持我們健康所必需的。那些殺死有害細菌的抗生素也會殺死有益的細菌。

有一種抗生素的替代品,但多年前被醫學界所摒棄。

這種方法叫做噬菌體療法,它使用感染細菌的病毒,即噬菌體,來殺死致病細菌。噬菌體,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早期和抗生素前期被頻繁地用於治療危及生命的感染。

但是噬菌體療法有很多缺點。首先,噬菌體是不可預測的。一種噬菌體可以消滅一個人身上的有害細菌,但不能消滅另一個人身上的有害細菌。因此,醫院必須保留大量的噬菌體,以殺死所有病人身上的致病細菌。相比之下,萬古黴素等抗生素可以殺死整個細菌群。

另一個缺點是噬菌體收集需要維護。因此,醫院不僅要保存大量的噬菌體,而且還要保持它們的形狀。所以醫學為了方便而選擇了抗生素。

噬菌體療法捲土重來?

那麼,為什麼噬菌體療法會捲土重來呢?抗生素耐藥性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但並不能解釋全部情況。

傳染病專家直到最近,才覺得把這句話大聲說出來很舒服。為什麼?僅僅因為提到噬菌體治療,醫生就可能被認為是「江湖醫生」,因為早期的嘗試既沒有令人振奮的成功,也沒有巨大的失敗。和任何治療方法一樣,它也有自己的優缺點。

然而,現在科學的進步可以指導我們走向哪一種噬菌體最適合摧毀一種特定的微生物。隨著抗菌素耐藥性危機的加劇,醫生和科學家們有一個適時的機會共同開發有效的噬菌體療法。

這一證據來自最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噬菌體治療案例。一位醫生成功地治療了一名因多重耐葯細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感染,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在大眾媒體上流傳的關鍵案例使這一趨勢得以延續。

噬菌體治療研究的很大一部分是致力於「噬菌體獵殺」,在那裡,我們微生物學家仔細研究土壤、海洋和人體,以確定具有殺死困擾我們的細菌潛力的噬菌體。儘管這些研究進展緩慢,但新的研究揭示了噬菌體在醫學上的治療潛力。

抗生素的一個優點是,由於它們已經使用了幾十年,我們對它們的安全性有了很多了解。醫生們每天都會對使用抗生素的風險——收益比進行簡單的計算,但卻沒有能力對噬菌體進行相同的計算。真的有人想讓醫生給他們注射病毒來治療細菌感染嗎?當問題以這種方式提出時,我懷疑這不是任何人的選擇。

但是,請記住噬菌體是自然形成的。它們在你身體的每一個表面。它們在海洋和土壤里,在你的馬桶和水槽里。它們確實無處不在。因此,將噬菌體放入體內殺死細菌是大自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據我們所知,我們的身體並沒有因此而受損。

據估計,噬菌體每48小時就能殺死世界上一半的細菌,而且可能是最有效的抗菌劑。當醫生給我們一種噬菌體而不是我們從家裡的水槽中獲得同樣的噬菌體時,我們真的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擔心嗎?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不幸的是,隨著抗菌素耐藥性繼續上升,時間可能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眼識珠 的精彩文章:

火星上的生命:科學家建議在火星地下尋找可能的火星人

TAG:大眼識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