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恐龍滅絕的原因又現爭議,或許恐龍並未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恐龍滅絕的原因又現爭議,或許恐龍並未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白堊紀末期,雄霸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確切的說是「非鳥恐龍」)從世界各地銷聲匿跡了,成為古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上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阿弗雷茲父子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隕石中曾發現這麼高濃度的銥)、進而提出「隕石撞擊說」,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被發現之後,「隕石撞擊說」得以證實,即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的滅絕。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直徑在10千米以上,它在尤卡坦半島撞出了一個直徑180千米的隕石坑,其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當量。

此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印度西部的德干高原火山也是「罪魁禍首」之一,岩漿噴泉從地下深處噴涌而出、造成了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火山活動,數十萬年的時間中,流淌的岩漿淹沒了大約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蒙古國的領土面積。如此浩大的一次火山活動,致使全球的生態系統日漸惡化,恐龍也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加之小行星的致命一擊,它們就「一命嗚呼」了。不過,英國的科學家們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恐龍在滅亡之前一直處於優勢和興旺的狀態,並未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恐龍)

古生物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早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德干高原火山的劇烈噴發引起了地球生態系統的惡化,氣候變化已使恐龍步入絕境。為了驗證這一主流觀點的準確性,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和布里斯托爾大學組成了一支聯合研究團隊,研究人員把白堊紀末期恐龍種群在北美洲的分布情況引入氣候預測模型中,分析和預估恐龍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

帝國理工學院的亞歷山德羅.基壓倫扎博士說,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恐龍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其適應性遠遠高於古生物學家們的預估——它們完全可以應付白堊紀末期的幾百萬年里發生的環境變化和氣候波動,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的歷史時期中,氣候變化並未導致恐龍出現長期的衰退。

(恐龍)

北美洲東部地區的地質條件不利於恐龍骨骼化石的保存、而西部地區的地質條件卻有利於恐龍骨骼化石的保存,這一差異造成了北美洲的恐龍遺骸密集度發生了變化。亞歷山德羅.基壓倫扎博士認為,古生物學家們對白堊紀末期化石的調查未能考慮到這一差異,因此,他們高估了白堊紀早期恐龍的多樣性、且低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的多樣性,進而「誤認為」白堊紀末期的恐龍種群出現了衰退。

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對白堊紀末期恐龍的了解,來源於北美洲三分之一的地區,另外三分之二地區的地質結構中隱藏著什麼恐龍的骨骼化石、化石的密集度如何,古生物學家們一概不知。現如今,亞歷山德羅.基壓倫扎博士和聯合研究團隊發現恐龍的足跡遍布北美洲的各個地區,從阿拉斯加到新澤西。

(恐龍)

小考題:若人類的生物技術突飛猛進,你認為人類該不該復活恐龍?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讓蠕蟲的壽命翻倍,延長壽命的藥物處於研究中
偽科學為何輕易的迷惑人們?牛頓也曾痴迷於鍊金術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