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調節肌肉滋養神經之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分,從這一天起,白天漸漸變長,溫度漸漸回升,給人的感覺似乎總是充滿希望和活力。
而在傳統中醫看來,春分時節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保養「生髮」之氣。
春分時節
春分陰陽平衡 人體代謝要協調
晝夜不爭平分春,春分之時,春雷始發,萬物生長,玄鳥銜綠帶來一片春意盎然。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春分時節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也是把握養生的好時機。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在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代謝協調。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的出現,即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或積累過量可導致使疾病的發生。
如何判斷「新陳代謝的不協調」?
你是神經肌肉收縮緩慢、持久、平緩、有力、不易疲勞的特點;
還是神經肌肉筋脈弛緩、僵直、收縮無力、萎縮的特點。
陰陽失衡 肌肉有損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兩者之間的相對的動態平衡,具有具有相互對抗、相互制約和相互排斥,以求其統一的作用。
「陰陽失衡會造成肌體營養失調、臟腑痙攣等各方面的功能紊亂,最後導致患者肌肉神經無力、萎縮,這就是神經肌肉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劉泉鵬主任說「春季養陽失衡可導致新陳代謝不穩,尤其容易大致神經肌肉系統的慢性疾病,如肌肉萎縮、重症肌無力、肌營養不良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空洞症等疾病的發生」。
陰陽失衡 神經肌肉有損
劉泉鵬主任介紹:神經肌肉慢性疾病主要是和神經運動傳導障礙有關,引發眼瞼無力,四肢麻木,站立困難,運動不暢、喝水嗆咳、吞咽困難等癥狀,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
春分前後 正確養陽很重要
春分後陽氣上升,風多雨少,容易大致體內新陳代謝紊亂,再加上天氣變化無常,易導致生理機能失調,因此合理養生很重要。
一、養陽忌滋補過甚:
春分時人體胃腸的消化功能較差,滋補過甚,可給病邪打開方便之門,易便秘、耳鳴、頭痛、發熱等病症,往往會加重神經肌肉的病症。
飲食調護:春分進補要適量,注意五味調和,飲食平衡搭配。孔子在兩千年前就告誡我們「不時,不食」,因此要多吃一些符合其氣候條件生長的時令菜,如:韭菜、蒜苗、野莧菜、菠菜、香椿、萵筍等,它們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頗高。
二、養陽忌睡得太晚:
春分過後晝長夜短,很多人23時後入睡,甚至熬夜,極易損傷肝臟,也易引發失眠、頭痛、神經紊亂、肌肉無力、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起居調護:調整自己的生物鐘,睡「子午覺」。晚上10點半為最佳入睡時間,保證每天6-8小時的睡眠,同時避免睡前情緒劇烈波動。為了更好的睡眠可以臨睡前喝杯熱牛奶或在床頭放一個切開的柑橘,可以鎮靜助眠。
三、養陽忌活動不當:
春分一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大活動量。但在突然活動過度且未充分做好熱身的情況下,極易導致關節損傷、肌肉勞損、酸沉等肌肉疾病的發生或加重。
運動調護:「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鍛煉應選擇空氣清新之處,前做好熱身運動,活動時間最好控制在1小時內,避免過度出汗,以免造成身體代謝紊亂。
四、養陽忌穿著不當:
說起「春捂秋凍」《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即養陽又收陰,應特別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春分仍然需要適當「捂一捂」。
穿衣調護:春分天氣漸暖,但晝夜溫差大,加之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特別是年老體弱者,脫冬裝尤應審慎,不可驟減。
健康榮耀 口碑相傳很重要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痿症科,是國內較早開展痿症(即西醫神經肌肉)疾病及疑難雜症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研究的少數幾家科室之一,多年來始終秉承「中醫中藥、傳統醫療」為特色,發展至今逐步形成中醫、中藥、技術等系統化中醫特色診治體系。
科室堅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診療」的發展思路,不斷強化凸現祖國傳統中醫藥特色、中醫藥優勢,長期致力於重症肌無力、運動神經元、肌營養不良、脊髓空洞症、痿症、肌肉萎縮、肌無力、脊髓炎、神經炎、四肢無力/麻木、肢體癱軟等頑固性疾病及疑難雜症的臨床研究與診治,深受國內外專科領域專家的一致認可,得到了廣大來診患者的普遍歡迎。
專家推薦
TAG:痿症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