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比楊超越還火的流浪大師,原來是被網路捧殺的可憐人

比楊超越還火的流浪大師,原來是被網路捧殺的可憐人

編者按:獨居鬧市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如今紅粉滿天飛,奈何判斷是與非?

作者:木蹊

如果你的手機里,下載了抖音、微博,那麼你一定知道沈巍。

如果你的手機里,沒有這些app。不要緊,你的朋友圈裡,也會有沈巍。

1.沈巍是誰?

想必最近這幾天,很多人都被網上流傳的「流浪大師」給刷屏了。

在抖音的短視頻里,有一個流浪漢時常引經據典,《左傳》《詩經》《菜根譚》《三國演義》等古籍經典,他脫口而出

對於一些路人提出的問題,無論是春秋戰國的孔子,還是如今社會的生態系統,無論是政治決策,還是人生理想,他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有人說:「他穿上西裝就是教授,毫無違和。」

「有人給我錢我不要,我不是乞丐。」

「我不是大師,百分百不是,大師要多讀書。」

「距離浩如煙海的文化本身,我們都是井底之蛙,一定要不斷地學習。」

「讀書要用筆、要配起來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有人說因為你外表可憐所以你撿垃圾,那為什麼我撿垃圾不能按照公益的目的撿呢?」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這是過去誰都知道的,現在則是貪官在監牢,一夜愁白頭。」

激揚文字,口吐金句,舌燦蓮花,從容不迫。人們很難想像這樣的人不是大學教授,而是一位鬍子邋遢,滿身污跡的流浪漢。

為此,有人甚至提出了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觀點。

經過無數網友的爆料,此人名叫沈巍,是一名上過大學,從公務員淪落到撿垃圾為生的上海某區流浪漢。

公務員,撿垃圾,流浪漢,這些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標籤,竟然會貼在同一個人的身上。

走紅的背後,究竟發生了怎麼樣的故事呢?

原來,他曾經是上海市徐匯區審計局的一名審計,在1993年的時候,就提出了垃圾分類工程,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先見之明的人了。

不過後來,他卻被人當成腦子有病,而被單位勸退,之後就開始流浪,一邊讀書,一邊將垃圾分類……

2.是誰捧火了」大師」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火。但對於沈巍,「網紅「已經成了他最沉重的負擔

一個多星期前,因為某個網友將他這反差的形象拍成短視頻,並上傳網路。很快,「流浪大師」的鏈接就開始病毒般的傳播。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被當成精神病的人,僅僅因為一段視頻,就成了坐擁大量粉絲的「網紅」。

能「火」或許是件好事。可是,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謠言的發酵

比如,有人說他是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後來進入公務系統,老婆跟女兒也因為一場車禍身亡,之後,精神就出現了異常,一直流浪在街頭。

因為沈巍本人沒有短視頻賬號,無法澄清這些謠言,再加上這些編造的「傳奇色彩」加身,他的「流浪漢」形象,使那些專門以他為賣點的賬號的粉絲量,在短期內成百上千地上漲。

不僅如此,還有網友為沈巍建立了微信群「沈老師流浪討論群」,贈其外號「流浪大師」。

後來,微博上#流浪大師#、#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上海徐匯審計局回應網紅流浪漢#等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微信搜索指數也持續上升,呈現指數爆炸式的增長。

沈巍火了,比楊超越還火。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什麼呢?

是這些日子,上海一直上演著 「活捉」流浪大師的鬧劇。

3.走紅的煩惱

「誰發他誰火」!許多網友們或是為了「看熱鬧」,或是嗅到了商機,他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到沈巍所在的浦東楊高南路,拿著自拍架,橫著手機對著他拍起了照片。

還有一個開寶馬的女人,甚至帶了一支八人的團隊來搞直播。

「我是專門來給沈大師送食物的!」

「我是來聽大師傳道、授業、解惑的!」

「你不知道,拍的這個視頻是可以拿去賣錢的,賣價五百、一千的都有!」

無數網友,對著鏡頭笑嘻嘻道,有的,還強行要和「大師」合影。

剛開始,出於禮貌,沈巍早上開始就給他們講東西,一直講到下午兩點鐘,沒吃沒喝。

不過後來,附近有家店鋪的老闆實在看不下去了,認為他在被網友們當猴耍,就把他帶進了屋子,鎖了外面的門。

可是外面百十號人,並沒有放棄,他們或是倚在樹上等待,或是自顧自地直播,大有不等到人不罷休之勢。

面對前來採訪的記者,沈巍說:「幾天前還有些真心過來跟我探討的人,他們也送我些書,我覺得蠻好,這兩天人一下子增多,他們帶著各種目的來拍我,不純粹。」

其實, 全網關於沈巍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各路大神紛紛點評。

在精英階層看來,沈叔叔的那點知識儲備不成體系、實在難以自成一家之言。

而在普通人看來,由於大家都不愛看書,突然身邊一個如此接地氣,卻比自己看起來混得還要差的奇才卻能將知識娓娓道來,著實驚奇。

這些文字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道理,但無論是怎樣的道理,其共性只有一個:消費沈巍

4.「獵奇」與「消費」,悲壯的網紅路

有人說,沈巍走紅,反映了大眾對知識的尊重,對文化人的尊重。

聽了這句話,真有點替文化人感到受寵若驚。

什麼時候人們對知識那麼尊重了?還記得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他是唯一「穿長衫而又站著喝酒的人」,知道 「回」字四種寫法。

可是圍觀的人尊重他了嗎?大都只是取笑、嘲弄。

其實,「流浪大師」的走紅,多半是網友獵奇心在作祟。因為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試想一下,教授講文化肯定不是新聞,而環衛工者撿垃圾也不是新聞,但教授撿垃圾就是新聞,流浪漢講文化也是新聞,沈巍恰好就是後者。

上過大學,干過公務員,這樣的人去撿垃圾不是新聞嗎?流浪的老漢,一邊撿垃圾一邊口吐《菜根譚》不是新聞嗎?

這一切都正好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而已。

更可怕的是,那些幕後推手們——不只一兩個人,也不只一兩個團隊,而是一大群網路直播、短視頻製作者,不約而同地扮演著推手的身份。

他們想傳播大師精神嗎?不!蹭熱度、搶流量、博眼球,最後大筆撈金才是他們的真實目的。

其實,這些都是大師知道的。

沈巍說:「他們拿我掙錢,我也沒看有人分點到我頭上的,反而打擾了我的正常作息。你看,我沒有辦法出去撿垃圾分垃圾了,我一分垃圾,旁邊圍著各種人問我問題,我的時間成本提高了,我以前喜歡在地鐵站或者路燈下看書,現在這種情況我能嗎?」

躲進屋子裡的他,是真正的明白的人,他知道這些網友來找他的目的,也對流量這件事洞若觀火:

「我估計呀這兩天我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得等熱度下去,等到了頂點自然會開始下降。」

在沒火之前,就連地鐵站附近的特保員都知道,一到晚上六點,這位流浪漢就會捧幾本書在地鐵站里尋塊地方看起來。看書和撿垃圾,是他生活的全部內容。

火了之後,他生活動蕩,前一陣買的書統統被「粉絲們」偷光了。

面對鏡頭,沈巍苦笑:

「大概是被人拿去稱重賣錢了,他們不愛書,愛人民幣。」

「我只想過自己平靜的生活,希望大家可以尊重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網 的精彩文章:

一年收費十多億?因「假博士」而火的「知網」才是背後大boss!
朱茵變楊冪!換臉視頻毫無PS痕迹,AI黑科技再度引爭議

TAG:世界華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