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票為何沒人敢偽造?除了太難,還和銀票上的一句話有關
文史
03-23
金、銀、銅是中國古代最常見的貨幣,但在流通過程中,這幾種貨幣有一個極大的缺點,那就是不易攜帶,特別是在數額較大的時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紙幣「交子」,也就是古代的銀票。
銀票出現後,雖然極大的方便了買賣雙方的交易,但也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即銀票造假。可讓許多人想不到的是,古代極少發生偽造銀票的事情,為什麼呢?除了太難,還和印在銀票上的一句話有關。
為了防止銀票被人偽造,古人主要採取了5大防偽措施:
1、朝廷嚴格控制製造銀票的原材料。不同的時期,銀票的製造材料是不同的,比如宋朝採用的是「楮皮」川紙、明朝採用的是桑皮紙等,這些原料的製造工藝在當時是十分複雜的,因此很難被仿造。此外,除了特殊的機構,這些原料是被明令禁止生產的。
2、複雜精美的圖案。為了防止被仿造,古代銀票和現代的鈔票一樣,往往印有精美且複雜的圖案。此外,有的銀票還會採用雙色甚至多色套印的技術,以此來增加銀票被仿造的難度。
3、經常變換票版。在古代,銀票的票版每1到2年就會變換一次,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銀票被偽造的概率。
4、驗鈔機構的設立。為了鑒別鈔票的真偽,古代專門設立了驗鈔的機構,這個機構不僅要負責驗鈔,還要負責宣傳鑒別銀票的知識,以及打擊偽造銀票的行為。
5、防偽印章。古代銀票之上往往還會加蓋防偽印章,而印章的上字則會請大師級別的人物來進行印刻。
古代銀票之所以很少有人偽造,除了以上幾種防偽措施外,還和銀票上印的這句話有關:偽造者處死,首告者賞錠五銀。
TAG:小人物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