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兒子墓中,發現羅馬使者畫像,學者:來大唐尋找軍事援助!
1971年,武則天親生次子(章懷太子)墳墓出土,墓中發現了一幅奇怪畫像,激起了考古專家們的興趣!這一奇怪畫像叫《客使圖》,原本有二幅,但因為其中一幅損毀嚴重,已經無法辨認,所以只留下位於東壁的一幅。
如今,東壁《客使圖》成為同類題材唐墓壁畫中唯一的一幅,歷史價值非常高。說這一幅畫像奇怪,是因為在《客使圖》中,專家發現了東羅馬帝國使者而非普通商人的畫像。
該墓葬的挖掘者王仁波先生進行考證之後認為,在這一副東壁《客使圖》中,一共有六個人,從左到右看,前三個是唐朝官員,第四人是東北少數民族使者,第五人是日本或朝鮮使者,第六人就是東羅馬帝國使者(學術界有一定的爭議),詳見下圖!
一個在東亞,一個在歐洲,難道唐朝時期和歐洲交流就如此頻繁了?東羅馬帝國的使者,為何會來到大唐呢?
其實,從現有史料來看,唐朝和周邊民族國家文化經貿交往非常密切,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最富、最開放的王朝,大唐吸引了歐亞非大陸上的各色人等,比如唐朝就有崑崙奴(大部分是南亞人,小部分是非洲人)的記載,還有各種各樣的民族,都匯聚在唐朝首都長安。
因此,或許因為距離的原因,西方商人直接來到中國的不多,但卻不能說罕見,東羅馬人出現在唐朝不稀奇。
問題在於,東羅馬帝國的使者,為何會來到中國(唐朝禮部官員接待,說明是使者身份,不是普通商人)?有學者研究之後認為,這是來大唐尋找國際援助!
所謂東羅馬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如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被史學界稱之為拜占庭帝國,古代也稱之為「大秦」,唐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稱之為「拂懍」,唐朝史書上稱之為拂菻國。
武則天次子叫李賢,於684年被武則天逼令自殺(後被追封為章懷太子),在這一時間點的前後,東羅馬帝國主要敵人是崛起的阿拉伯帝國。為了國家利益,東羅馬深通「遠交近攻」之道,就如同當年張謇出使西域,聯絡當地人夾擊匈奴一樣,東羅馬帝國派人出使大唐,以共同對抗阿拉伯人。
《舊唐書·西域傳》中記載,東羅馬帝國至少四次派出使者來到大唐。
貞觀十七年(643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獻赤玻璃、綠金精等物......自大食強盛,漸陵諸國,乃遣大將軍摩栧伐其都,因約為和好,請每歲輸之金帛,遂臣屬大食焉。乾封二年(667),遣使獻底也伽。大足元年(701)復遣使來朝,開元七年(719)正月,其主遣吐火羅大首領獻獅子、羚羊各二。不數月,又遣大德僧來朝貢。
從這一史料中可以看到,在阿拉伯帝國的步步緊逼之下,東羅馬帝國的日子不太好過,甚至如同宋朝一樣,每年要繳納「歲幣」。在這一種形勢下,東羅馬帝國尋求大唐的軍事援助很正常。
作為一個歐洲強國,東羅馬帝國遣使來到大唐,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大唐的影響力已經到達了歐洲,或者說唐朝的強大讓東羅馬帝國欣喜若狂,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對抗阿拉伯帝國的盟友,所以才在不到100年時間內,先後四次遣使大唐,如果唐朝不強,何須如此?而且,從東羅馬使者「進貢」的禮物來看,姿態放得很低。正因如此,有學者感慨,唐朝果然不是一般的強大,讓曾經的「大秦」都為之折腰!
由於有這一歷史事實,所以李賢墓中才有東羅馬帝國使者的畫像。所謂墓室壁畫,其實就是古人相信人死後還能復生,所以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條件,為其營造豪華的墓室,而東羅馬帝國使者屬於「強大的罕見貨」(歷史上又稱之為「大秦」),所以就將之刻畫在牆壁上。
※中國一個兩千年的難題,被朱元璋解決了,但清朝又死灰復燃!
※明朝科技水平有多高?看一看當時歐洲人如何評價的!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