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變暖駛入高速路,請系好安全帶!

全球變暖駛入高速路,請系好安全帶!

關於全球變暖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些讓人不安的新變化,各種數據都指向同一個結論:全球變暖已經進入了加速狀態。

1. 全球增溫加速

自1900年至今,地球表面溫度增速約為0.7-0.9℃/百年,但是1975年至今已提高到1.5-1.8℃/百年。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及各種最新的科學評估報告,2018年全球表面溫度是自1880年以來第四溫暖的年份,比1951年至1980年間的平均溫度高出0.83℃,而過去五年也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五年。目前的全球平均溫度已經比工業革命前高1.1℃左右,我們生活的星球正變得越來越熱。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1900年至今,我國平均氣溫增速為0.15℃/10年,但是近50年來增速明顯加快,1960至今全國平均增暖率達到0.27℃/10年,其中北方增溫明顯高於南方,可達0.4℃/10年,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1951年至今西北部分地區增暖速率甚至超過0.5oC/10年。

2. 海洋加速增暖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71%,在調節和影響地球氣候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海洋溫度的變化代表了全球氣候變化。因為海洋里存在各種複雜的洋流,計算海洋的熱量,不能光計算表層溫度,而需要對整個海洋的熱量進行整體計算。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估算1971-2010年期間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的增暖速度為0.20~0.32 Wm-2,然而,2017到2019年初的多項研究揭示1991年後增暖速度達到0.55~0.68 Wm-2,最新的一篇研究發表在2019年初的《科學》雜誌上。

海洋總的熱容量處於持續增加的過程中,並且增加的熱量越來越多,英國《衛報》這樣比喻道:全球海洋額外增加的熱量,過去150年里平均起來相當於每秒爆炸一個廣島原子彈,增暖持續加速,現在相當於每秒爆3-6個。

2018年全球上層2000米海洋熱含量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狀態高了19.67×1022焦耳,比歷史第二高的年份2017年高出0.91×1022焦耳——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能量的1億倍。全球海洋熱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溫度上升,新的數據表明:上層2000米海水過去60年大約平均變暖了0.13℃,表層比深海變暖更劇烈。(報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英文雜誌《大氣科學進展》2019年第三期。)

海洋是颱風、颶風等極端天氣的能量來源,更暖的海洋將導致未來颱風更強、降水更多。2018年發生的颱風「山竹」、颶風「佛羅倫薩」、「邁克爾」等均是近些年破壞性極強的熱帶風暴,給登陸地造成了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

此外,更熱的海洋會持續降低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影響海洋生態系統,進一步影響人類利用海洋漁業資源。

最後,海水溫度升高的熱膨脹效應影響了海平面變化:不斷變暖的海洋將持續推升全球海平面,給沿海、低洼和小島嶼地區帶來越來越多的氣候風險。世界上最大的10個城市中有8個靠近海岸,全球有40%-50%的人口居住在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沿海地區。

2018年,全球海洋熱容量持續增高,2018年成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

3. 南極洲加速融化

南極洲大陸冰川滑落進入附近海洋,使得海冰增多,因此質疑氣候變化的人經常用這部分海冰的增多來質疑全球變暖。然而最新的數據揭示,南極周圍的海冰量也在急劇降低,尤其在2016年創歷史最低以後,就一直在低位維持。

2019年2月,南極海冰覆蓋範圍遠低於歷史正常狀態(紅色曲線),尤其在西南極洲附近和部分東南極洲區域(圖片來源https://nsidc.org/data/seaice_index/)

南極洲大陸冰蓋持續減少,1979年到1990年期間,南極洲的冰損失速度為每年400億噸,然而2009-2017年期間這一數值已經增加到每年2520億噸,幾乎增長了6倍。1992年至2017年間,南極洲共減少2.71萬億噸的冰(Rignot et al., 2019)。大約相當於每秒損失三個奧林匹克規模的游泳池。其中有一半是在過去五年中減少的,這表明融化速度在加快。

1980年起數據顯示,整個南極洲整體(d)及南極洲各個部分(a)西南極洲、(b)東南極洲、(c)南極半島冰雪消融情況。圖中藍色曲線:冰雪累積量,紅色曲線:冰流量,紫色曲線:總質量變化。

以前研究認為東南極洲作為南極洲大陸主體冰雪更為穩定,並且能夠抵抗一定幅度的氣候變化,但是最新的數據揭示,這部分的冰雪損失也非常明顯。儘管西南極冰蓋貢獻了近期冰損失的大部分,但是縱觀整個40年會發現東南極洲冰損失速度並不落後。

4. 北極冰雪消融嚴重

最近幾年,關於全球冰川的研究揭示,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2018下半年以來,《自然》雜誌連續發表多篇研究報告,結果表明,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融化速度是過去至少350年以來最快的,比工業革命前高50%以上,比20世紀快33% (Trusel et al., 2018)。

格陵蘭島冰雪融化導致徑流量劇增(Trusel et al., 2018),如果格陵蘭島厚度一英里的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米。

5. 大陸冰川逐漸消失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正在召集全球科學家進行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其中《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SROCC)用全球冰川監測數據揭示了全球山地冰川正在消失的現實:對全球主要11個山地冰川的監測表明,在1986-2005期間冰川質量損失約為470±80 kg m–2yr–1,但是2006-2015期間數值增加30%,達到610±90 kg m–2yr–1。

2018年11月,關於我國山地冰川變化的《冰凍圈告急:2018氣候變化影響下中國冰川研究》發布。研究指出,基於對中國西部冰川的實地調研發現,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82.2%的中國冰川處在退縮狀態,總面積縮小了約18%。在未來幾十年,佔中國冰川總數80%以上的面積小於1平方公里的小冰川將面臨消失風險,中國冰川數量將急劇減少。用《冰凍圈告急》作為報告主題,再合適不過。

2018年10月雅魯藏布江被冰崩引發的冰川泥石流阻斷,上游形成的堰塞湖最大庫容量達到了6億立方米。全球升溫會使冰川穩定性結構失衡,導致頻繁發生冰崩和冰川躍動等災害。

6. 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變暖問題在地球歷史上絕無僅有

關於氣候變化的研究揭示,地球歷史上經歷過數次冰期-間冰期的氣候變化,產生過滄海桑田級別的環境變遷。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增溫與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化截然不同:

1)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化主要是自然變化,而此次全球變暖主要是人為活動引起的。人類活動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溫室氣體含量快速增加。兩極高解析度的冰芯資料揭示,在過去至少80萬年里全球主要溫室氣體CO2含量在170ppm和300ppm(百萬分之一)之間變化,工業革命以來,CO2含量已增加到410ppm以上(2019年初),與歷史期最快的增加速度相比,最近百年的溫室氣體的增加速度是自然過程的百倍以上。

2019年3月20日,大氣中CO2濃度達到413.9ppm以上

2)此次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和現代文明影響巨大。地球歷史期發生氣候變化時,人類活動強度和範圍都遠不如今日,而目前全球的經濟活動和人口活動分布格局主要是過去200年里形成的。對於我國而言,主要的經濟格局和城市區/群分布是過去40年里改革開放後形成。由於滯後效應,全球變暖的影響會逐漸顯現,並持續數百年以上,海表面高度的變化甚至持續千年以上,全球變暖的影響和風險是逐漸顯現的。

3)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影響顯著。全球變暖導致破歷史記錄的高溫酷暑劇增,容易在我國北方引起大規模乾旱,在南方旱季形成季節性乾旱,強暴雨和洪澇的出現頻次增加,城市內澇的頻次增加。全球海洋增暖使得超強颱風數目增加,2018年,我國華東地區連續遭遇「安比」、「雲雀」、「摩羯」、「溫比亞」颱風的侵襲,其中有三個颱風直接在上海登陸,這在歷史上十分罕見,而未來也許這樣的情況會頻繁出現。

全球變暖駛入高速路,請系好安全帶。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關於龜,你知道多少?
單原子納米酶設計及應用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