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出身的千古一帝:不殺功臣善待敵人,臨終遺言讓世人感動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會發現,基本上沒有秀才出身的開國皇帝。民間還有一個俗語: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那秀才起義成功率為何那麼低呢?有沒有成功的案例呢?
在古代,一般走投無路的人才會造反。而秀才屬於精英階級,別說升官發財吧,至少吃喝是不愁的。換做任何人,也不會冒這個險去起義,畢竟是會掉腦袋的。
所以秀才一般不會造反,可能偶爾發發牢騷,寫點文章抒發心中的不滿。但是這些文章如果出現在了清朝,那很不幸地告訴你,也是會被砍頭的,甚至被株九族。呂留良就是因為生前寫了幾本書,死後還被清算,學生和族人不是被流放,就被斬首,下場極其凄慘。
那中國歷史上有沒有起義成功的秀才呢?
其實還真有那麼一位,此人就是漢光武帝劉秀,雖然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但是這兩個時期其實沒有太大的聯繫。劉秀雖然擁有皇室血脈,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和普通百姓沒啥區別了。
劉秀九歲就成了孤兒,靠叔父撫養長大,成了普通的平民。他平常最喜歡干下地幹活,所以經常被人取笑,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劉秀不是劉喜,而是劉邦。二十歲那年,劉秀保送進入太學學習。起初太學只招收50個學生,王莽篡漢後,為了拉攏人心,才擴招到了上萬,也讓劉秀有了入學的機會。
但是王莽不知道,他這是自己給自己挖坑。由於王莽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導致天下大亂,各地農民軍相繼揭竿而起。
劉秀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白手起家,完全靠著自己的天縱英才打下江山,既非承襲祖業、又非篡奪帝位,而且連像樣的軍師都沒有,因為自己就是一個謀士。
建立東漢王朝後,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百官讓他討伐匈奴,劉秀卻說:「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
也就是說劉秀不僅善待功臣,就連對漢朝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匈奴人都給予善待,他廣使仁政、德政,創造了光武中興的治世。
劉秀去世前留下遺詔:「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
劉秀去世後不僅沒有風光大葬,而且心繫百姓,不讓地方官員前來祭祀,這道遺詔感動了所有人。南懷瑾更這麼評價道: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不殺功臣,善待敵人,試問哪位皇帝能做到劉秀這樣?劉秀是一位近乎完美的皇帝,你甚至找不到他的缺點,堪稱千古一帝。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3位好漢,一人拐走皇帝的女人,一人成了皇帝
※中國最牛釘子戶:有200年歷史,屋主稱就算給100億都不賣
TAG:史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