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神通廣大,玉帝為何只封弼馬溫?原來他有一個苦衷!

孫悟空神通廣大,玉帝為何只封弼馬溫?原來他有一個苦衷!

文:白馬晉一

【一】

《西遊記》有這樣一幕,花果山猴王孫悟空為天庭初次招安時,由太白金星領著,一路踩著祥雲依次穿過南天門、若干天宮寶殿,進了凌霄殿。

這凌霄殿是什麼地方?玉帝辦公的場所嘛。

那真是一個派頭。且看原著描述,「金釘攢玉戶,彩鳳舞朱門,復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三檐四簇,層層龍鳳翱翔」、「下面有天妃懸掌扇,玉女捧仙巾,惡狠狠掌朝的天將,氣昂昂護駕的仙卿。」

儼然是人間帝王格制的神話豪華版。

但悟空全然不懼,東張張、西望望,摸摸這個天將的寶劍,拉拉那個仙卿的衣冠,似乎哪裡都是新奇。

端坐的玉帝終究發話了,垂簾問曰:「那個是妖仙?」

此時,悟空卻才收住毛手毛腳,躬身答應道:「老孫便是。」

再看兩側仙卿們的反應,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麼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

【二】

原著讀至此,讀者不禁要拍案嘆道,好一群迂腐的仙卿。作者筆下這群仙人,分明便是封建朝堂之上的腐儒嘛。這些庸人們,成天皓首窮經,胸中實無一策略。也難怪悟空後來大呼,這天庭不能容人。

但也不能全怪他們。在封建禮數下(歷代多以儒家治國),仙卿們如此反應,其實合乎情理。

誠如儒家的第一代掌門人孔夫子所倡導,「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看吧,這就是老夫子定的下臣行為守則。君權之下,朝堂之上,作為臣屬的,大抵得卑躬地連大氣都不敢喘,不做越矩之事。這便是儒家的禮數了。

而他卻是也作出了表率,「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君王在堂上,老夫子表現得踧踖不安,大氣也不敢喘一下。反之,對於東周春秋末年君臣無序的政治生態,老夫子當時就痛心疾首地給了四個字,禮崩樂壞。

悟空初入朝堂,竟敢口稱「老孫」,分明是大逆不道的荒唐事情了。這就是禮崩樂壞!

作者吳承恩本是儒生,自然得按老夫子那套來。終究還是不能跳脫儒家禮法的框架。

【三】

頑猴衣冠於朝堂,其實還有典故。

《幕府燕閑錄》有載,「唐昭宗播遷,隨駕伎藝人止有弄猴者。猴頗馴,能隨班起居。昭宗賜以緋袍,號孫供奉」。

其間故事,大概唐王朝已如強弩之末,氣數漸微。叛軍作亂,皇帝逃荒,但沿途還不忘雜耍取樂,有猴頗通人性,昭宗大喜,竟賜緋袍(也就是官服)、名號。

如此荒唐行為,也難怪晚唐落寞文人羅隱作詩吐槽,「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用大白話講,我羅隱學了一輩子詩文,到頭來還不如猴子的滑稽一笑。你說,這世道搞不搞笑?

再者,這唐昭宗,還有一個不太光彩的身份,即是唐朝的末代皇帝。亡國之君,隱隱透著不詳之氣,便有了猴子當官的奇葩事了。

可如今天庭這隻猴子不僅要當官,還口無規矩。也無怪乎作者筆下的群仙們,紛紛指摘悟空,小孫啦,我給你講,小孫啦,切不可亂了規矩。

群仙急得頭髮都亂了。

【四】

了解了故事背景,我們大抵就能知曉玉帝為何僅封悟空為弼馬溫了。

且看原著。

「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

玉帝聞奏,微微沉吟,便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

這弼馬溫,分明是一個下作低賤的官職啊。

玉帝當真不識能人?也許是,但也不全是。玉帝坐在這龍椅之上,他可是要通盤周全考慮,得照顧滿朝文武百官的情緒。這武曲星君的意見,其實就是群臣的建議。

一隻初懂人道的猴子,憑何亂了規矩,越級獲得高官厚祿?試想,倘若如悟空心意,封個高官,群仙又將情何以堪?群情激奮,想必當然!

個中厲害關係,玉帝怎能不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此神仙實力不亞昊天上帝?元始天尊見到磕頭,老君性命捏在他手裡
司馬懿能夠奪取曹魏江山,只因曹丕這個決定,和他老爹曹操對著干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