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每一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成長的契機

每一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成長的契機

作者:筱泓

1

「我非得去學校撕了那小屁孩不可!」娜叉著腰站在我面前憤憤地說著。

怨不得她這麼生氣,她的心頭肉噠噠,剛從外地轉學回來,在班上認識了一個好朋友毛毛。

可沒過兩天,噠噠就開始一天一個傷痕,前天臉被毛毛的指甲划了一下,滲出小血絲;昨天胳膊被毛毛掐青了一塊;胳膊上的淤青還沒有化,今天傍晚放學後,又發現噠噠膝蓋的皮破了,原來是被毛毛推倒在地。

娜娜氣得七竅生煙:「這熊孩子,才多大就這麼壞,他爹媽不管,明天我一定去管管他!」

我拉住她:「你想怎麼管?打他?罵他?還是跟他父母互相懟?」

她被我這麼一說,愣了幾秒,無可奈何地嘆了一口氣:「那有什麼辦法呢?」

沒有一個人願意自己的孩子被人打被人罵被人欺負。

親眼看到尚且受不了,更何況自己看不到管不著的地方,稍微發揮一下想像力,就會焦慮得不要不要的。

娜娜看著噠噠天天帶傷回家,抓心撓肝般的難受。

可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卻無法避免。

每一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成長的契機

2

讀小學時,我的同桌是個男生,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爭爭吵吵:寫字時,他雙臂撐得大大的,把我擠得只剩一點點地方;喜歡擅自動我的鉛筆、橡皮;把我的乒乓球拿去玩,結果弄癟了……,在生氣的時候,就在桌上畫一條三八線,彼此不越界;和好的時候,三八線就不見了。

爭吵打鬧,在孩子的世界中極為正常,即使有時候也會你打我一下,我咬你一口,可要不了多久,就又和好如初了。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會找到類似的影子。

心理學家李雪說:

童年是經歷各種自發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衝突,嬉笑怒罵構成童年百態。

孩子本身對各種體驗沒有評判,全然經歷過,就會既不執著也不恐懼任何一種狀態,發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3

昨天帶小桂圓下樓玩的時候,看到曉曉和琪琪為一隻小豬佩奇爭了起來,原來兩人各自都帶著自己的小豬佩奇下樓過家家,後來就玩跳繩了。

等到準備回家時,發現沒了一隻,琪琪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來,曉曉媽一看,問清楚事情經過後,就拉著曉曉到一旁的草叢裡開始找起來,一會兒就撿到另一隻小豬佩奇,跑到琪琪媽面前:「阿姨,你看,這隻才是琪琪的小豬佩奇。這上面有琪琪給佩奇畫的花呢。」

琪琪一看,立刻破涕為笑,不好意思地從地上爬起來,接過佩奇,小聲地對曉曉說:「對不起。」

曉曉媽一邊走一邊說:

「以後遇到這樣的事,不要著急,先動動腦筋想辦法,哭鬧吵架解決不了任何事。」

每一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成長的契機。我們可以因勢利導,籍此鍛煉他們的衝突解決能力。

2014年,心理學家Frank Vitaro對3208位兒童進行研究後發現:

在幼兒園期間經常和小夥伴發生衝突的孩子,到小學1年級會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

然而,只要這些孩子擁有了良好的衝突解決能力,那麼他們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攻擊行為,而且還會更好地和同伴相處,獲得高質量的友誼。

衝突解決能力,在於我們對孩子的引導,我們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都在孩子的眼裡心裡,他們將成以我們為榜樣,復刻處理。

因此,如何面對孩子的衝突,至關重要。

每一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成長的契機

4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在衝突過程中磕磕碰碰,優、劣勢各不相同,我們該如何引導他們呢?

1、不盲目介入

曾看過一個故事:

幼兒園家長群里,默默媽因為默默被曦曦劃傷了臉,在群里鬧開了,要曦曦媽給個說法。

曦曦媽表示疑惑,因為沒有聽老師說孩子在班裡惹事。

於是找來孩子問個明白,發現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曦曦和默默在幼兒園一起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拿一個玩具朝著默默扔過來,差點砸到她,我就伸出手去擋,結果不小心把她臉劃傷了。

曦曦馬上就道歉了,默默說沒關係,老師表揚了她們。老師覺得事情已經解決了,就沒有對家長說。

老師在群里解釋道:默默幸虧有曦曦幫著擋了一下,要不被玩具砸到了,後果更嚴重。

那位家長又問了孩子,詳細了解情況後,在群里說錯怪孩子了,直接道歉了。

讓我們學會做個「傾聽者」吧,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另一方面也能更了解衝突發生的原因。

2、孩子打人,家長一定要及時道歉

《育兒大師》中,小花不知輕重,玩鬧中多次傷害到聖恩,但小花父母卻笑嘻嘻地看著小花傷害聖恩,沒有任何愧疚的表情。

聖恩的爸爸看到聖恩被淘氣的小花拖來拽去,先是不停提醒「慢點」「不能這樣」,後來看小花爸爸媽媽無動於衷後,忍無可忍,站起來指使聖恩還手打小花,怒吼道:「你媽不管你,我替你媽教訓你!」

任何人看自己的孩子被人打,是比自己被打還要難受的,如果看到孩子總被欺負,對方卻毫無歉意,最後一定會介入,於是孩子間的衝突,往往就會變成了雙方家長的矛盾衝突。

不管是什麼原因,當孩子主動打人、傷到別人時,我們一定要第一時間站出來,帶著孩子向對方的孩子和家長道歉。

既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誠意、消退怒氣;又能讓自己孩子知道做錯了事就要承擔代價。

每一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成長的契機

3、教孩子自我保護

央視主持人王小騫曾發布過一條動態:

去幼兒園接女兒早早時,發現早早的臉上有個明顯的牙印,老師說早早是在中午睡午覺時,被睡在她旁邊的小男孩咬的。

一下午時間都沒有褪掉,可見被咬得不輕。

王小騫按捺住心疼,問她有沒有哭。早早說因為小朋友都在午睡,她擔心吵到別人,就一直忍著。

問她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她指著咬她的小男孩說:「他跟我玩著玩著就不知道該怎麼玩了,所以就咬我了。咱們別說這件事了,走吧……」

早早又嘻嘻笑著說:「媽媽,我不告狀。」

王小騫說:

「好孩子,心地純良,為人著想。但是,親愛的寶貝,除了替「肇事者」解釋和不打擾其他睡覺的小朋友,你也該知道讓自己免受傷害是底線,無論對方出於善意還是惡意。

下一次,再遇到類似情況,爸爸媽媽希望你可以第一時間推開他,可以大聲制止他,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這絕不是告密。」

在每一場衝突過後,我們不僅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辦法,還有告訴他們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

每一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成長的契機

5

網上有一份在教孩子衝突中保護自己的法則,我們可以參考一下:

1、抓住對方的手,直視對方的眼睛,大聲告訴他「不要」。

2、如果對方不予理睬,那麼不要理他,徑直走開。

3、如果對方還跟著你,想辦法尋求幫助,找朋友或者大人幫忙。

對於年幼的或者特別內向的孩子,我們可以在家裡跟他玩角色扮演。

讓他扮演主動動手的一方來推大人,此時,大人示範的重點是:

1、摔倒的時候,要雙手保護頭部;

2、一定鎮定,穩住自己,認真且大聲地對方說「你不要推(打……)我」;

3、如果對方繼續,讓孩子迅速跑開,可以去找大人,也可以出手反擊。

我們與孩子,還可以角色互換練習。

永遠把孩子護在我們的身後,並不是給孩子最好的保護。

而是當有一天,他長大成人之後,我們能確定:他有足夠的勇氣與力量,面對生活中的風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對於娃的「第一個青春期」,你怎麼破?
摧毀一個孩子,只需「拋棄」他兩次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