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成為財富的主人、增上福報、獲得健康和幸福?

如何成為財富的主人、增上福報、獲得健康和幸福?

我去過喜馬拉雅山麓的小國——不丹,印象當中,這個國家經濟並不發達,住房、交通條件都非常一般,可是因為人們內心很充實,沒有太多的貪慾,所以過得非常快樂。

與不丹人相比,我們有些人就不同了。由於所需太多,許多人日日夜夜都在苦幹,忙得甚至跟家人說話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閑下來享受生活了。結果,錢財倒是越來越多,可是內心卻越來越痛苦。

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幸福?為什麼我總是痛苦不堪?原因非常簡單:一是心裡的慾望太大,二是所有的努力和奮鬥是為了自己。所以,如果這些人能放棄過多的慾望,從為自己奮鬥轉變為利益他人,幸福就會隨之而來。

我們看一個這方面的典範:美國有一位富勒先生,他從小有一個夢想——將來要賺到1000萬美元。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富勒拚命工作,30歲時他已經賺到了100萬美元。可是這個時候,一系列問題出現了:由於過於勞累,他患上了心臟病,加之沒時間照顧家人,他的家庭也出現了危機。富勒逐漸意識到,在得到財富的同時,自己也失去了許多。

經過抉擇,富勒轉變了理念,原來他的目標是擁有1000萬美元,現在他的目標是為1000萬無家可歸者建設家園。從那以後,富勒放棄了自己的生意,投身於一項偉大的事業——「人類家園」。

漸漸地,他的努力得到了廣泛支持,美國前總統卡特也穿上工裝褲,到「人類家園」的工地參加義務勞動。目前,「人類家園」已建造了6萬多套房子,為超過30萬人提供了住房。以前,富勒是財富的奴僕,並差點被財富奪走家庭和健康。後來,富勒放棄了自我,為他人的福祉而工作,結果成了財富的主人,並且重獲健康和幸福。

所以,想獲得幸福的人,應該考慮向富勒先生學習。有些人可能想:「我先掙錢,等變成大富豪了,再回饋社會。」其實,捐多少錢是一回事,關鍵是要有饒益他人的善心。

現代人最缺的就是利他心。我們只需稍加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人普遍比較自私,從高高在上的官員,到身處社會底層者,人人都在為自己而奮鬥,整個社會充斥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氛圍。要完全改變這種風氣,當然有一定困難,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從自身做起,努力培養利他的善心。

人和人不盡相同:有些人外在富裕,內在貧窮;有些人外在貧窮,內在富裕;有些人外內都貧窮;有些人外內都富裕。嚴格來講,只有內在富足才算富,否則,即使家財萬貫,也只能算窮人。

佛經中有一個故事:

古印度有一位善生長者,他有一個價值連城的紫檀香寶盒。一天,善生長者宣布:「我將把這個寶盒送給世上最窮的人。」聽到這個消息,貧人們紛紛前來索要寶盒。

可是善生長者對每個人都說:「你不是最窮的人。」

大家問:「到底誰是最貧窮的人?」

善生長者回答:「是波斯匿王。」

這話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波斯匿王耳中。波斯匿王大怒,派兵把善生長者抓來,質問道:「看看我的倉庫,滿是金銀財寶,你為什麼說我是世上最窮的人?」

善生長者不慌不忙地說:「大王,雖然您的倉庫里滿是金銀財寶,可是全國有這麼多窮人,您卻沒有幫助他們,所以,您的財富是沒有意義的。另一方面,在您的內心中,對財富始終沒有滿足感,這種心態跟乞丐又有什麼區別呢?」

聽了善生長者的話,波斯匿王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下令打開國庫,向人民慷慨發放布施。

從這個公案可知,如果一個人光是囤積錢財,沒有合理地運用錢財,內心始終慾壑難填,這種人哪怕再有錢,也是不折不扣的「窮光蛋」。

當今時代,這樣的「窮光蛋」大有人在。有些人在銀行里有巨額存款,不僅自己捨不得用,也不願意給別人用,這樣的錢再多也沒有意義,最終只能便宜了銀行。

瑞士的銀行由於奉行嚴格的保密制度,所以吸納了來自全世界的資金,許多富人都以錢存在瑞士而感到放心。在這些存款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見不得人的秘密資金,如果儲戶生前沒來得及處理這些存款,死後這些錢就歸銀行了。前不久,我遇到一個新加坡人,他說新加坡正在效仿瑞士,銀行也開始為儲戶嚴格保密,結果不費吹灰之力,世界各地的錢流就滾滾而來。

我不清楚在座各位的狀況,有些人也許非常富有,有些人也許並不富裕,但不管你屬於哪種人,都應該合理使用自己的錢財,除了維持日常生活,也要拿出一部分錢幫助他人,千萬不要成為只進不出的守財奴。

從因果的角度來說,幫助他人就是增上自身的福報。現在中國有一位叫曹德旺的慈善家,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自稱深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截至目前,曹德旺在慈善方面的捐款累計已達15億元,隨著善法越做越大,他的福報越來越大,事業也隨之蒸蒸日上。

既然富足來自內心,因此,只要我們能調伏自心,對生活抱著隨緣的態度,不管有沒有豪宅、名車,總能擁有一份滿足感,讓自己活得輕鬆快樂。反之,倘若內心沒有調伏,就始終不會有幸福可言。

可能大家聽說過這樣一個公式:慾望-實力=痛苦程度。這個公式非常經典,可以想像,一個人如果自身條件有限,目標卻訂得高不可攀,非要賺到100萬、1000萬……必定會活得痛苦不堪。

說起調伏內心,就不得不涉及佛法。在佛法中,有許多調心的獨到竅訣,如果人們掌握了這些,就能撫平浮躁不安的心。

大家不要誤會,我並不是拉你們皈依佛教。信仰佛教當然很好,一個人若沒有佛法的正見,很可能無惡不作。不過,即便你不信仰佛教,佛法中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道理,比如,平等觀、慈悲觀、無常觀,等等。

有時候,看看佛法的觀點,再看看現代科學的觀點,我們不得不對佛法的智慧驚訝不已。上個世紀,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顛覆了人們對宇宙的傳統看法,在科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其實,如果將佛教的「緣起性空」和「相對論」比較一下,人們更會大吃一驚:原來,佛法對這個道理早有宣說!

在世人粗大的分別心面前,佛法的智慧顯得異常深邃。《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乍聽這種說法,許多人根本無法理解:「不可能吧,我正在真實地賺錢、生活,這一切怎麼會是夢呢?」然而,只要以佛法的智慧深入觀察,最終就會明白,自己執著的一切,名聲、財產、地位、感情,確確實實都是一場夢。

有了佛法的智慧,即便不談獲得解脫,對現實生活也很有用。以諸法如夢來說,如果我們經常思維:二十年前的一切,跟二十年前的夢有什麼區別;昨天發生的一切,跟昨晚的夢有什麼區別……時間長了,就能減輕執著、消除煩惱。

我一再地讚歎佛法,也並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佛教不需要我來打廣告,我只是希望大家對佛教有個正面了解。當今時代,人們對佛教存在太多誤解,各種媒體經常歪曲佛教的形象,將許多莫須有的醜聞栽到佛教徒頭上。我承認,佛教徒中有好有壞、有真有假,可是相比不學佛的人,佛教徒從總體上要好得多。不信的話,你們只要看看《高僧傳》,就會知道歷史上有多少偉大的佛教修行人。

敬摘錄於《紮根於內心的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如何得到最放鬆的心境?
那些令你生氣的人或事,這麼一觀察就都不存在了……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