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碧桂園換活法

碧桂園換活法

「如果我明天要去廣州,我肯定能去到。沒有汽車,我就騎車去;不能騎車,我就走路去;遇見河流,我就游過去。」

作者丨華商韜略出品人 畢亞軍

現身香港業績發布會的楊國強心情不錯,在被問到對女兒楊惠妍的看法時,他甚至還幽默了一把:我用英文吧,very good!

【1】

2018年的房地產老闆們過得並不輕鬆,楊國強和碧桂園更是如此。

一度被推到風口浪尖的碧桂園如同颶風中航行的大船,眾多媒體人眼中的楊國強已被認為是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困惑中。

20多年前,楊國強也曾遇到巨大的困難,並且陷入巨大的困惑。

當時,身為建築工人的楊國強接手了在家鄉順德碧江及桂山之間的樓盤,後以「碧江及桂山之間的家園」這個樸素的寓意將公司取名為「碧桂園」,從建築業轉型升級到了房地產開發,但這個包括了4000套別墅和洋房的超級項目,一面市就遭遇樓市低迷,再加上項目又在郊外,賣出兩三套之後就再也賣不動了。

艱難之中,楊國強請來著名策劃人王志剛,策划出一個通過引入著名學校帶動小區銷售的教育地產概念,並將概念落地,實現了堪稱化腐朽為神奇的逆轉。

2018年的考驗證明,20多年過去之後,楊國強和碧桂園的抗壓、突圍和逆轉力依然強勁,而且,身段足夠敏捷與靈活。

碧桂園3月18日發布的年報顯示,它2018年的營業收入、毛利、凈利潤等核心指標依然在大幅增長並遙遙領先於行業。包括:

實現權益銷售額5018.8億元,同比增長31.25%;營收約人民幣3790.8億元,同比增長約67.1%;毛利約為人民幣1024.8億元,同比增長約74.3%;凈利潤約為人民幣485.4億元,同比增長約68.8%。股東應占利潤約為人民幣346.2億元,同比增長32.8%……

而據第三方統計機構克而瑞數據顯示,如按全口徑銷售金額計,2018年碧桂園的銷售額則高達7287億元,同比增長32%。

出眾的業績也讓碧桂園的財務更趨健康。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碧桂園擁有現金餘額高達約為2425.4億元,佔總資產比例達到14.9%,連續第三年實現了正凈經營性現金流。而公司的凈借貸比率也在行業整體偏上漲的情況下,同比下降了7.3個百分點至49.6%。

【2】

年度業績之外,碧桂園還在房地產整體不確定性繼續存在的大背景下,手握到幾根可以抵禦行業風浪的大纜大繩,進一步增強了自己面向未來的確定性。

一是均衡的全國土地儲備量。

至2018年12月31日,碧桂園的業務已鋪排到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69個地級市、1156個區縣,其國內已簽約或已摘牌的權益土地儲備高達約2.4億平方米,未售權益可售貨值約1.7萬億元,可滿足未來三到四年的銷售量。

這些土地儲備,一半存量在三四五線城市,這增強了楊國強對公司未來的信心。

楊國強對中國城鎮化進程信心堅定,站在現在的節點,他更加有信心的,則是房地產開發從大城市向小城市的下沉。其信心的根源是,三四五線城市的農民工收入都在增加,他們無法在一二線城市買房,但買得起三四五線的好房子。

在眾多地產企業持續進攻更大城市,強調坐擁核心地段、成熟環境之時,反其道而行之,跑到郊外,為村落、為農戶、為返鄉置業的人,打造現代化居住環境,甚至一出手就是一座小城,這是碧桂園從「碧江及桂山之間」就開始的核心主張之一,也是楊國強給自己找到的「貢獻社會和中國現代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即便在去年的風波中,楊國強也在重申這樣的堅持。他說,他和碧桂園的一個理想就是,要讓農民工也買得起、供得起現代化的好房子。

「我希望這些農民工能買得起房子,有教育有交通。」甚至,他還呼籲媒體都去碧桂園城鎮項目看看,「看它對國家的現代化、城鎮化有沒有貢獻?看看碧桂園是不是值得存在」。

2018年,碧桂園的房屋合同銷售均價約為每平方米8550元,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它民生地產的定位。

紮根大城市郊區或者三四五線,甚至深入鄉鎮推動房屋和居住現代化,讓碧桂園在國家對重點城市的房地產調控中擁有到更大的空間,而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則會進一步讓它深入三四五線城市和城鎮的策略受益。

三四五線之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也給身處並一直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的碧桂園帶來相當的利好。年報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末,其位於大灣區內的權益可售資源貨值已接近萬億規模,在大灣區整體向好升級的趨勢下,這一優勢無疑將為碧桂園在必不可少的風浪中帶來「壓艙石」般的效果。

進入2019年以來,摩根大通、興業證券、摩根士丹利、中銀國際等著名投行紛紛發布看好碧桂園的研報,給予其買入評級。

【3】

讓楊國強心情很好的,還不只於地產本身。

2018年下半年,一系列事件讓已在多元化的碧桂園以更大的決心和涅槃的姿態更徹底地變革自己,再出發。

期間,楊國強提出了「提質控速、行穩致遠」的新要求,在地產上,把保安全、保質量作為首要任務,追求零傷亡、零瑕疵。同時,也加速在地產之外的業務布局,讓碧桂園朝向科技企業升級。

這一系列的組合動作下來,讓碧桂園在高空中做了「保養」,甚至升級「引擎」,並且從問題中看見機會,在困難中受教然後創造了新福祉。

最具代表性的項目,當屬碧桂園正在研發的建築機器人。

去年,行業內十強房企屢屢發生的安全事故,讓建築工人的工作環境和風險受到廣泛的關注,而建築業的用人荒問題也正越來越嚴峻。置身其中,碧桂園大力投入智能建造,推動建築業革命——

通過對以建築機器人為核心的科技研發和應用,把純體力、重複、危險係數高的勞動都交由高精度建築機器人完成,把絕大部分檢測、監測、流程管理和安全管理也由管理智能化設備去完成,既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和事故因素,也實現水平高、工序少、品質優的智慧生產。

楊國強曾表示,希望藉助機器人的應用,在建築行業把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他說:「我夢想著那天——過去是工人在地盤走來走去,未來是機器人在地盤走來走去,我們像生產汽車一樣在工地生產我們的房子。」

如今,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經研製出或正在研製砌磚機器人、鋪地磚機器人、鋁模安裝機器人、內牆噴塗機器人、地磚鋪貼機器人、外觀質量檢查機器人等20多款建築機器人,並陸續投入到旗下項目工程中。

在北京碧桂園的一個工地,一款遙控搬運小車只需要一名女工遙控操作,就可將預製牆板提升、捆紮、倒放,再通過工地複雜的路況、進出電梯,最終整齊堆放到樓層指定地點;在東莞碧桂園的工地上,其AGV自動運輸機器人則能通過預設編程、自行識別路徑和避障行進,在特定範圍能實現無人化運輸,同時還在試驗著一款地面找平機器人。

碧桂園每年建造幾十萬套房子,這可為其發展建築機器人提供天生優勢,而每年多達超過8億平方米的全國房地產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則為其提供了市場支撐。

建築機器人和智能建造還只是碧桂園機器人業務的一部分。在此之外,以此為開端,碧桂園還正謀劃著一盤更大的機器人棋局。

目前,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從全球頂尖高校匯聚到200多名博士和科研專家,進行著可廣泛應用於建築業、餐飲、物業管理、醫療、農業、智能家居、製造業等領域的機器人、智能設備及系統的研發,並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湖大學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在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試圖最終構建出一個覆蓋機器人全產業鏈的生態圈。

以「博智林」為出發點,楊國強還在順德規划出一個機器人產業計劃——打造佔地約10平方公里的廣東機器人谷,期望使之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高度集聚區和技術創新研發高地,以及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以機器人為核心布局建築和製造業現代化的另一邊,碧桂園還成立了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推出鳳凰優選門店計劃,勾勒出「用現代科技打造世界級現代農業企業」的新夢想:

「引入世界一流的農業生產技術、設備,同時利用機器人研發優勢,布局農業全產業鏈,並通過對碧桂園的社區及全社會進行零售,與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發展的紅利,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同時以較低的價格,為每一個家庭生產和提供安全、好吃、實惠、豐富的農產品及常用生活用品。」

楊國強曾透露說,他期待,未來的鳳凰優選門店,「一進去就全部滿滿的都是菜,豐富、安全、實惠。接下來,擺得滿滿的都是水果,然後是肉、魚、蝦,剛剛宰出來的,有人在那裡切給你。接下來是糧、油、水,600多種從工廠生產出來的日用品,還有機器人餐廳」。而且,他還要求鳳凰優選利潤不超過1%。

「所有流通、運輸、管理的費用壓到最低,很用心地將食品安全管得很好,期望真的為中國食品安全做出貢獻。」楊國強說:「這是一個很棒的事業。」

【4】

地產開發要高科技,機器人本身就是高科技,農業也要引入高科技。楊國強在碧桂園集團2019年工作會議上分享的《碧桂園是什麼》中,開篇強調的也是高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去年末,萬科一句「活下去」讓房地產業的前途命運備受矚目。在這經濟和產業變幻如變臉的快時代,每一家想要繼續留在舞台上的企業,也都是每一天都要思考:如何才能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好?

在大風波和大考驗中度過2018的碧桂園,也一定在這一年對這一問題有過絞盡腦汁的思考。

從地產企業到科技企業,是楊國強和碧桂園交出的答案。

也就是:換個活法。

無論社會還是個人的進步,核心要義也正在於不斷更新自己的活法,包括楊國強本人,從25歲前不可想像的貧窮中走到今天,也是不斷換個活法的驅動。

他曾分享說,自己18歲讀完初中走上社會後,每天只能掙5毛的工錢。算了一下,一年才能掙到200塊,50年才能成為萬元戶。對未來的憂心忡忡中,每天想著,自己要如何成家,如何蓋房子,如何度過這一生?

在此驅動下,他以「曾經連續十年每天中午吃完飯開會,安排工作」的勤奮,以「如果我明天要去廣州,我肯定能去到。沒有汽車,我就騎車去;不能騎車,我就走路去;遇見河流,我就游過去」的創新和決心,不斷地換活法,不斷地更新自己,繼而主導締造了今天的碧桂園。

從這個意義上說,若干年後再回望,楊國強或許會感謝2018這不平凡的一年,讓他更早更快地推動碧桂園換了這個活法,也再一次更新了自己。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打假來襲,扒一扒「毒」是如何賺消費者智商稅的!
2019,他終於做回了「馬雲」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