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謎團:井岡山會師的時間?會師後的部隊的名稱及編製情況?
文/苗體君 竇春芳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三:井岡山會師的時間?會師後的部隊的名稱及編製情況?
1: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史上的一個極其重大的歷史事件,但關於會師的時間問題,至今就有三種說法:4月上旬;4月中旬;4月28日。
「4月上旬」說是張國琦在《黨史研究》1981年第4期撰文《井岡山會師時間考》提出的,這一說法因為與歷史文獻不相符,早已被史學界所否認。
「4月中旬」說是陳伙成在《黨史研究》1981年第6期撰文《井岡山會師可能是4月中旬》提出的,依據是:1928年4月25日,《江西省委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有「據吉安來人報告,毛澤東部確與朱德部會合」的話。1928年5月2日,紅四軍成立後,第一次佔領永新城時,毛澤東就給中央寫了一份報告,報告說:「追擊毛部之楊如軒師,結果反被毛部趕至贛邊。其八十一團部擊潰於遂川之五斗江,七十九團前被毛繳械,三營現在亦被朱部擊潰於永新。」有人認為:從成立四軍,經黃蜘戰鬥、五斗江戰鬥,到佔領永新,大約需要半個月時間,因而,得出會師時間應該在4月中旬。
「4月28日」說是依據當年許許多多老紅軍的回憶得出的。1962年,朱德元帥在《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一文中說:「1928年4月28日,我們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這部分隊伍和湖南地方武裝,在寧岡縣的礱市同毛主席直接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另外,何長工、肖克、龍開富、唐天際、賴毅等老同志的回憶都是「4月28日」,其中,何長工說得十分肯定。
綜上所述,我認為「4月28日」較為真實可信,因為是當事人的口述,而且不止是一個人。
2:關於井岡山會師後,部隊的名稱問題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朱、毛會師後,就成立了「工農紅軍第四軍」;而韓泰華在《黨史研究資料》1981年第11期,撰文認為,會師最初定名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來才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查閱資料後,我認為韓泰華的說法比較正確。因為,1928年5月2日,毛澤東就是以「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委書記」的名義給中央寫信的。同年5月13日,中共江西省委就目前軍事情況給黨中央的報告也稱井岡山部隊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928年5月25日,在中共中央發布的《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中提出:「在割據區所屬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以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同年6月4日,黨中央給朱、毛並轉前敵委員會的信中說:「關於你們的軍隊,你們可以正式改稱紅軍。」此後,部隊才正式稱為「工農紅軍第四軍」的。
3:關於會師時的編製序列問題,就是「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下設幾個師、幾個團,至今也有三種說法:「三師九團說」;「二師六團一教導大隊說」;「三師六團說」。
「兩師六團一教導大隊」說,依據是:1928年5月2日,毛澤東在永新寫給中央的信中說:「前湘特委決定朱毛兩部合編為第四軍,指定朱任軍長,毛任黨代表。朱部編為第十師,毛部編為第十一師。湘南各縣農軍編入兩師中,朱兼第十師師長,宛希先任黨代表;毛兼第十一師師長(本為張子清,因他受傷毛兼代),何挺穎任黨代表。另一教導大隊,陳毅任大隊長。」1928年7月,任湘南特委書記的杜修經向湖南省委的報告說有六個團。「兩師六團一教導大隊」說是指第四軍下轄第十師、第十一師和教導大隊,第十師下轄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團,第十一師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團,陳毅任教導大隊大隊長。
「三師九團」說,主要依據是:1928年5月13日,《中共江西省委向中央的報告》中說:「據一吉安被俘而放回的一連指導員講,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即朱毛的部隊)有槍4500多支,共十、十一、十二3個師,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宛希先代),軍委書記宛希先。十師長朱兼,為第二十五師余部所編,為全軍精銳;十一師長毛兼,為江西工農革命軍編,十二師長陳毅,為平、醴、耒一帶農軍所組成。」文中說到有3個師,但沒有講有幾個團。1933年8月1日,何長工在《紅色中華》發表的《井岡山鬥爭與中國工農紅軍的創造》一文中說:「至1928年3月末(引者注——用的應該是陰曆)朱德同志領導『八一』與湘南暴動的遺產帶入井岡,與毛部會合,在寧岡礱市始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軍長兼十師師長,毛黨代表兼十一師師長,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十二師師長,共編九團。……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黨代表何長工,二十九團團長鬍少海,黨代表龔楚,三十一團團長張子清,黨代表何挺穎,三十二團團長袁文才,黨代表陳東日,三十三團團長戴成本,黨代表黃克誠,三十四團團長李奇中,黨代表黃義藻,三十五、三十六團不詳。特務營長宋喬生。」何長工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明確了當時是「三師九團」。此外,當年的老紅軍黃克誠、肖克、李奇中、李克如、朱良才等均回憶是3個師、9個團,並明確指出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3個團,還說出了第三十四團團長為鄺郎,黨代表鄧宗海;第三十五團團長黃克誠,黨代表李一鼎;三十六團團長李奇中,黨代表黃義藻。
「三師六團」說,主要依據是:1928年9月1日,陳毅的《關於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說:「到了4月朱部2000餘人,湘南農軍8000餘人,毛部千餘人,袁、王各300人,如此龐大軍隊有統一指揮訓練的必要,乃決定成立紅軍第四軍,以朱為軍長,毛為黨代表,改編為三師,率(卒)以槍械不足乃改編為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6個團,取消師部由軍部直接指揮全軍約萬餘人,槍僅2000餘。」
為何會出現不一致的三種記載呢?這主要是因為從4月28日會師後到5月底,編製上有過兩次變化:5月2日前,毛澤東在連以上幹部會上決定四軍下轄第十師、第十一師、教導大隊,兩師下轄6個團。5月4日,會師大會時,又建立了一個十二師,原因是把湘南各縣農軍編入第十師、十一師有困難,所以就補建了一個農師,也就是十二師,十二師師長由陳毅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