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職場逆襲,你不得不突破的4個效能天花板

職場逆襲,你不得不突破的4個效能天花板

很多職場人士都有過這幾個疑問:

為什麼我做了很久卻沒有升職?

為什麼我明明很努力卻沒有加薪?

為什麼別人跳槽工資翻倍,我卻老是在同一個水平跳來跳去?

答案其實很簡單,你碰上了效能天花板:你的個人價值被你的工作效率給限制了,順便也擋住了你逆襲翻盤的道路。

效能天花板的高低,決定著你職業前景的好壞。

來對照看看你還有哪些職場天花板需要突破吧。

一、時間效能:你需要一點專註力

時間的利用率低是拉低效能的第一大坑。

現在許多高能人士都提倡「碎片化利用時間」,但其實更多普通人則是連最基本的整塊時間利用都辦不到,不知不覺中就把整塊的時間切成了碎片。

準確來說,是我們的精力被碎片化了,養成習慣之後,大腦就無法專註於一件事情。

我的同事丁姑娘曾用了一天時間來寄快遞。

樣品部門經常有很多國際快遞要寄,寄快遞只需要三個步驟,產品打包,準備提單和清關文件,打電話叫人來收件,整個流程只需要40-50分鐘。

丁姑娘首先是在產品打包的時候順手整理了一下樣品架,這一順手,就到了11:30。

叫外賣的時候玩了一會兒手機,一上午就過完了。

下午做資料的時候,回了幾封郵件,看了幾則娛樂新聞,在線上跟好友聊了會兒八卦,中途刷朋友圈若干次。

17:00的時候叫件電話才打出去,因此丁姑娘還加了半小時班等快遞員收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在小事上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勢必會耽誤大事情的進展。

用整塊的時間專註地做事情效率最高,它能讓我們的勤奮更加精準;碎片時間作業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瞎忙的怪圈:好像一直沒停,卻也沒見做什麼事情出來。

如果把任務等級按重要程度分ABC三級,C級任務佔據了A級任務的時間,就是對我們的極大消耗。

整天處理C任務的員工,完成的都是簡單的甚至是無意義的小事,是最低效的;在ABC三種任務中穿梭的,在任務切換中損耗了大量時間成本,是為普通效能。

最高效的做法是:重要的事情專註處理,AB任務按順序完成後,C任務可以選擇性的處理。

養成專註的習慣,將任務合理優化,才能突破時間效能的天花板。

更專註,才能更專業。

二、行為效能:你需要一點思考力

曾有一個網路故事能非常形象地說明高效員工與低效員工的差別:

有一位老闆吩咐三個員工去做同一件事:去某供貨商那裡調查一下他們公司皮毛的數量、價格和品質。

員工A向同行打聽一下供貨商的情況就來彙報了。

員工B親自到供貨商那裡了解皮毛的數量、價格、品質。

員工C不僅親自到供貨商那裡了解了皮毛的數量、價格、品質,而且根據公司的採購需求,將商品做了詳細記錄,獲取了相關聯繫人信息,制定出了皮毛的最佳購買方案。

毫無疑問,員工C的薪資是最高的。

A同事是直接按自己的方式做事,B同事是直接按指令的方式做事,他們都是在追求行為的過程;只有C同事是奔著行為的結果去做事的,追求行為結果的人,才是最高效的人。

突破行為效能天花板,就是要把把行為的結果最大限度的價值化,要知道,值錢的從來就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創造的價值。

如果一味地追求執行力而不計較行為結果,很容易陷入拿苦勞當功勞的誤區:我那麼努力,為什麼得不到認可?

史玉柱就承坦言,他「只認功勞,不認苦勞」。

企業與員工的僱傭關係,本質上就是一種利益交換,員工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公司能為員工提供福利與發展機遇,才能到達共同贏利。

企業認可的從來就不是員工的付出,而是員工的價值。

低效員工對行為過程負責,認為「我努力了就好了」,一味地蠻幹;高效的員工對行為結果負責,知道「只有做出成果,我的努力才不會白費」,他們帶著智慧實幹。

只有足夠細緻,考慮得足夠周全,才能將努力價值化。

凡事思考結果,對努力的結果負責,才是對自己的前途負責。

三、關係效能:你需要一點使命感

做得久的員工有兩種,一種是行家,一種是老油條。

前者積累的是往上突圍的經驗,後者積累的是原地坐穩的經驗。

行家與老油條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使命感,行家與公司的關係是相互成就,老油條與公司的關係是相互消耗。

有一次我們的下屬配合工廠有一批貨物要出口,到了海關才發現資料不齊全。

我們接到貨代通知後,馬上打電話給工廠的業務,請他加急處理。

打電話的時候是11:55,工廠業務說,已經到吃飯時間了,要改到下午來處理。

此時貨櫃在碼頭等著資料放行,如果不馬上提供資料,貨櫃可能就無法按時登船,不僅會因此產生巨額的延誤費用,而且會影響工廠在客人那邊的信譽。

我並不覺得員工的吃飯時間需要服從工作安排,但事情必須分輕重緩急,如果延遲十分鐘吃飯能為公司挽回一大筆損失,這種犧牲是絕對值得的。

他之所以覺得天大的事都沒有他吃飯重要,無非是覺得工廠的損失跟自己沒啥關係,而且知道有哪些邊界是可以踩的,不會受到制度的懲罰。

鑽管理的漏洞行自己的方便,這就是油滑了。

如果一個企業里,油滑的員工多了,生產力就會急劇下降。不管什麼時候,唯有企業盈利,員工才能獲利。

低效的員工認為自己的付出只成全企業,於是份內有什麼任務就去做什麼,超出範圍的就拖、躲、推,有利益的時候跑得最快,有責任的時候躲得最遠。

高效的員工從不拿油滑當資深,他們能從企業的利益里看到個人的利益,懂得藉助平台的力量讓自己高飛。

有使命感的員工,才是有格局的員工。你敢成全企業,企業才敢成全你。

四、崗位效能:你需要一點承受力

我身邊有好幾個愛跳槽的人:人際關係不好,跳槽,碰到棘手的事情,跳槽;甚至有時候因為上司一兩句難聽的話,也要跳槽。

跳槽能解決實質問題嗎?未必。

頻繁地更換工作,薪資和職位卻始終在平移,其實是拖慢了成長步伐。

職場積累期,我們需要一點承受力。因為不管身處什麼崗位,我們都會遇到問題。

我們公司的甩鍋俠特別多。

有一次一款鞋子的生產出了問題,源頭剛好就卡在質檢部和生產部之間,兩個部門沒有一個人跳出來解決,因為此時誰先出來,就意味著誰要承擔責任。

當時同事陳佳負責這款鞋子的開發,流程進入生產,本已不關她的事,但是她自告奮勇地跟老闆說,她要去跟客人溝通,盡量將工廠損失減到最小。

生產部和質檢部毫不客氣地把責任推到了陳佳身上。

老闆卻心知肚明,並沒有拿陳佳問責,而陳佳也靠著她積極的作風抓住了升職機會。

問題出現的時候,如何解決才第一位的,問責只是為了規避未來的問題。大部分人在問題出現的時候都忙著撇清自己,能解決問題的人反而會脫穎而出。

問題即機遇。對問題的承受能力越大,獲得的成長機會就越多。如果是自己出現問題,就是個人成長的機會,如果團隊出現問題,就是取得信任的好機會。

有承受力的員工,碰到問題時會積極滅火,而不是拉人背鍋。

低效員工逃避問題,普通員工反映問題,高效員工解決問題。

承受力,也是職場人士的信用名片,你有了足夠的擔當,才能獲得足夠的信任。

如果你動不動就撂挑子,誰敢對你委以重任呢?

即使是跳槽,也應該是在崗位技能得到充分積累後的爬坡升級。

能承受,才能成長。想成為職場上最貴的人,就得成為最不可替代的人。

工作效能,就是你挺直腰桿的資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2019年查理·芒格年會觀點
領袖的特質:對人海闊天空,對事寸步不讓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