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精品鑒賞: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精品鑒賞: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古錢幣在收藏市場一直是比較熱門的收藏品,雖然在歷史的推移下,許多古錢幣早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流通功能,但是卻多了考古價值、藝術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等各種新功能。經過一定時間的演變,錢幣愛好者以及錢幣收藏家們的數量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正是這些人的喜愛、追捧,古錢幣收藏的火爆熱浪總是一波接著一波向我們襲來。

當時清政府於宣統二年(1910年)責令度支部擬定《國幣則例》,《則例》規定從宣統三年起開鑄的銀元取消省名,統一冠以年號,規定以圓(元)為單位,每元重七錢二分,定名為「大清銀幣」。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於1910年延聘喬吉(Luigi Giorgi)設計,擔任總雕琢師,引進英國進口機器。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試製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主幣的蟠龍圖案版別很多,計有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反龍、曲須龍。

最近有幸徵集了一枚錢幣珍品: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直徑39.6mm,厚2.9mm,重26.8g,直齒邊。該幣正面珠圈內為「大清銀幣」四個漢字,字體粗大,珠圈外上下緣分別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四字,兩旁分列長枝菊花紋飾。背面「壹圓」二字居中,外圍是一曲須龍自上至右向左再向右環繞一圈,龍尾在右,下端是英文「壹圓」。銀幣雕刻精美絕倫,鑄工精湛,歷經歲月洗禮,錢幣仍然紋飾清晰,銀色璀璨,品相十分好,作為極具皇家風範的銀幣。

大清銀幣是大眾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數量,前期國內各區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板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場供貨量,導致其價格快速走高。同時,銀幣的價值也在同步上升。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預計後期它的價格還將繼續上漲。這些珍稀的錢幣記載了我國一段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收藏價值。

經過十餘年的培育,以機制幣為代表的錢幣拍賣市場終於在大放異彩。即便與海外市場相比,當前內地市場亦不遜分毫。收藏者、投資者群體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對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來價值。此枚藏品保存較好,其色澤自然,不論是文字還是圖案,都顯得自然細膩,深淺合適。文字清秀,內容豐富,銀光燦爛,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夢寐以求的珍品-老坑玻璃種帝王綠滿色翡翠手鐲
精品鑒賞:咸豐重寶一組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