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Topic:天然毛皮傷害動物,人造的危害環境,怎麼辦?

#Topic:天然毛皮傷害動物,人造的危害環境,怎麼辦?

#Topic:天然毛皮傷害動物,人造的危害環境,怎麼辦?

毛皮一直是時尚行業的一個爭議性話題,但過去幾個月,關於毛皮的爭論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激烈。

反毛皮運動在過去一段時間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公司加入了這場運動:今年 2 月,在線零售商 FarTetch 宣布將禁止銷售動物毛皮產品;2018 年 12 月,Chanel 宣布將不再使用毛皮;做出相同決定的還有 Coach。而此前, Burberry、Gucci、 Versace 等品牌已紛紛表示禁止使用毛皮。去年的倫敦時裝周,更是禁止展出任何使用動物毛皮的服裝或配飾。

不僅如此,一些地方規定禁止銷售、生產毛皮。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城市已制定相關法規,禁止零售商銷售毛皮,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英國、澳大利亞、荷蘭和挪威都禁止毛皮養殖。

一些品牌如 Shrimps、Charlotte Simone 已經在積極推廣人造毛皮——因為沒有動物會受到傷害,這些人造毛皮看起來更符合道德選擇。

但是毛皮支持者指出,人造毛皮會危害環境。人造毛皮通常由合成聚合物纖維如丙烯酸、改性聚丙烯腈或聚酯纖維製成,這些成分本質上都是塑料,它們往往從煤和石油中提煉。這些纖維脫落,最終可能會進入海洋——這對野生動物極為有害——或者被送到垃圾填埋場——但通常不會生物降解。

「時尚行業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殺死動物來獲取毛皮。但它們沒有告訴我們的是生產那些人造替代品所產生的碳」,Mary Creagh 對 Independent 說,Creagh 是英國議會成員,帶頭進行著一項毛皮研究調查的工作。

這些毛皮支持者們聲稱,相反,毛皮是可持續的,並且可生物降解。「一些人造毛皮說是用再生塑料開發的,這很好,但它仍然是塑料的」,國際毛皮聯合會(IFF)主席 Mark Oaten 說,除了染色過程中會用到化學物,天然毛皮是「真正可持續的產品」——可以使用 30 年。 「素食主義者沒有錯,但不應該把這些價值觀強加給其他人」,Oaten 說。

為了讓毛皮以更合乎道德的方式獲得,IFF 還推出了一項「FurMark」認證,在可持續性、動物福利、毛皮染色方面均制定了高標準。「我們希望每個人在購買天然毛皮時都會感到自信和放心」,IFF 美洲區副總裁 Nancy Daigneault 說。該項目計劃於 2020 年 1 月 1 日全面投入運營。

難道毛皮生產不會帶來環境污染嗎?動物權利者反問道。「毛皮不是綠色的——它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水貂養殖場產生大量含磷的糞便,這些糞便會流入附近的河流和河流,造成一氧化二氮和氨的有害排放」,動物權利組織動物倫理治療組織(PETA)國際項目主任 Mimi Bekhechi說。

天然毛皮和人造毛皮,到底誰對環境的影響更大?雙方都擺出了研究來支持他們各自的論證:毛皮支持者搬出了IFF 2012 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得出結論,天然毛毛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都較小;而荷蘭研究公司 CE Delft 2013 年的一份報告則指出,天然毛皮對環境的影響大於人造毛皮。報告稱,「天然毛皮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至少比最不利的人造毛皮產品高3倍。」 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很快改變其觀點。

反毛皮人士還進一步指出,人造毛皮行業也正朝著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已經有一些品牌採用創新的生產技術來減少碳的排放。Stella McCartney、Shrimps、Dries Van Noten 等品牌都在開發更高品質和更可持續的人造毛皮。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爭論不會很快得到解決。

有人認為,眼下這場關於毛皮的討論不過是上世紀 90 年代動物權利抗議運動的循環。 還記得 1995 年 PETA 的活動「寧願裸體也不穿皮草」嗎?但是模特們很快就繼續在街頭、時裝表演和廣告活動中穿著皮草了。

「時尚是周期性的。反皮草很時髦,很快穿皮草又會很時髦」,時尚歷史學家 Judith Watt 說,「這不是為了貶低或詆毀反毛皮的人。我說的是設計師。他們還是會考慮毛皮。如果他們真的想找到毛皮的替代品,他們需要認真地來思考這件事,而不僅僅是出於下意識。」

去爭論人造毛皮是否對環境有影響可能沒有多大意義,問題是,時尚行業如何找到更好的材料解決方案?就像紐約品牌 House of Fluff 的 CEO Kym Canter 說的,我們所穿的許多服裝都是由對地球不利的合成纖維製成,「在快時尚領域,產品很快就被丟棄,需要數年才能生物降解」。

可持續性仍然是一個持續的問題,人造毛皮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題圖來自 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Glassbox 醜聞後,蘋果禁止應用錄屏分析用戶
亞馬遜準備賺更多廣告費,獎勵用戶下載使用第三方應用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