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Cover:中國魚粉廠給非洲甘比亞帶來的變化值得關注

#Cover:中國魚粉廠給非洲甘比亞帶來的變化值得關注

#Cover:中國魚粉廠給非洲甘比亞帶來的變化值得關注

33 歲的甘比亞漁民 Musa Duboe 感到挺高興。以往他只會抓紅鯛魚和梭魚賣到本地魚市,通常只網一兜就夠了。2016 年中國魚粉加工廠 Golden Lead 在貢朱爾(Gunjur)開業後,他可以把魚同時賣給工廠和本地人,需求旺盛時得網 5 兜。

但根據《衛報》3 月 20 日刊發的一篇調查報道,Musa Duboe 只是感到高興的少數人之一。一些科學家和環保人士指數,甘比亞的漁業、旅遊業、民生和環境正在遭到更為深遠的衝擊。

首當其衝的是以加工魚肉製品為生的當地女性。他們通常會從漁民那裡買些新鮮魚肉,做煙熏處理,隨後在本地市場買賣或者賣給第三方,由後者將其出口到馬里、象牙海岸等國家。但魚粉加工廠成立後買走了大部分鮮魚,並且抬高了價格。一位靠加工熏魚為生的女性對《衛報》說,現在她經常空手而歸,但丈夫死後,這是支撐家庭、為孩子賺取學費的主要營生。

此外,當地人想要吃魚也變得更貴了。在一些人食不果腹的同時,更多魚卻被送去加工廠,製成魚粉,再投餵給動物或人工養殖魚。據公平漁業安排聯盟(Coalition for Fair Fisheries Arrangements)統計,魚粉目前占養殖魚飼料構成的 68%,每 1 公斤魚粉需要 5 公斤的鮮魚製作。

新成立的加工廠還被指存在廢物管理問題。目前在甘比亞海岸運營的中國加工廠有三家,包括 Golden Lead、JXYG 和 Nassim。從 2017 年起,Golden Lead 曾多次被指控通過管道將可疑有毒廢物排放到海中,導致沿著海岸線衝上死魚,以及隱瞞有關其廢物管理的信息。因廢物致使海水泛紅,甘比亞國家環境署曾對其提出起訴,但 2017 年 7 月達成庭外和解。

去年 5 月,甘比亞漁業部曾指控 JXYG 排放有毒廢物,使得 Kartong 的生態旅遊業受到威脅。甘比亞國家環境署隨後要求該公司關停了四個月,但有非洲媒體報道稱JXYG 也通過庭外和解重新開業。

#Cover:中國魚粉廠給非洲甘比亞帶來的變化值得關注

《衛報》還指出,加工廠創造的就業崗位也不如預想中多。儘管工廠曾如此許諾,但實際上魚粉加工的過程非常簡單,只需把魚煮熟、粉碎、再做乾燥處理。每家工廠僅需 30 人左右。

一位自 JXYG 2017 年開業起就為其工作的工人向《衛報》匿名透露說,這家工廠每天最多會加工 500 噸鮮魚,而他的工作是把那些機器沒處理乾淨的魚做成粉末。每個月他可以掙 45 英鎊。共有 7 名中國人任技術崗,而本地工人則擔任保安或運輸工。

另有研究表明,由於過度捕撈,沿著大西洋海岸往返於甘比亞和摩洛哥的沙丁魚數量也大幅下滑。有時漁民們捕撈的魚連工廠都無法消耗,就大量堆在海灘邊發臭腐爛,這也影響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甘比亞環境問題小組(Environment Concern Group Gunjur)」收集了部分證據,包括工廠如何丟棄死魚、為工廠運魚的搬運工如何抱怨皮膚及眼部瘙癢。

利雅得 King Fahad Medical Centre 高級研究員 Manjang 說,他認為當地政府擔心中國工廠撤資,後者已為當地文化活動出了很多錢。

不過,JXYG 否認給當地漁業帶來了傷害或造成區域污染。它向《衛報》表示,他們已建設了一家新工廠專門用於處理廢物,重新開業後也未收到任何投訴。Golden Lead 也稱,他們對污染採取的是「零容忍」態度,嚴格遵循甘比亞國家環境署在廢物管理上的守則。而包括漁業部、貿易部等甘比亞政府部門,則未對《衛報》的質詢做出回應。

題圖來自《衛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Meme:Twitter 上有人端起茶,那就可不是一杯茶的事了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