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成私人銀行最大潛在市場,看看外資機構是怎麼玩的?

中國成私人銀行最大潛在市場,看看外資機構是怎麼玩的?

企業戰略目標清晰,但缺乏有力的戰略落地與監督能力,可持續成長不足——近日發布的《首屆中國民企卓越管理公司項目白皮書》揭示了中國新經濟主力軍的民營企業,在快速發展、積累財富的同時,也普遍面臨著的企業、財富傳承挑戰。

這份由德勤中國、面向全國不同行業的調研結果顯示,以客戶為中心整合價值的能力出色、獨特的核心價值和戰略目標、組織模式有效支持業務快速發展迭代,是中國民營企業具備的三大優勢,但民企也存在缺乏有力的戰略落地與監督能力、對新業務看不準且缺乏有效分析,導致戰略難以落地等痛點。

「盲目追求高速增長,缺乏可持續成長的現象比較普遍。」德勤中國副主席周錦昌稱,未來世界經濟有更多不確定因素,企業需要不斷面對新問題,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應考慮「可持續」的盈利和增長。

「民營企業創始人對戰略目標看的很清晰,但在執行上存在明顯短板。另外,很多民企的業務隨政策起落,缺乏可持續性。」德勤中國領導合伙人趙健說,特別是民營家族企業,如何把企業、企業價值觀傳承下去,面臨很大挑戰。

同時,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到了交接班的時刻,而事業及財富如何傳承自然成了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大焦點。

「歐洲、美國,超過200年、300年的家族很多,亞洲超過100年的家族有幾個?」新加坡銀行香港分行首席執行官、大中華暨北亞環球市場總監陳學彬說,雖然中國改革開放至今時間比較短,還沒有歷史久遠的家族,但目前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年齡也已較大,如果下一代對家族生意沒興趣,硬要他們加入的難度很大,因此也面臨傳承問題。

根據公開信息,香港中文大學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新加坡25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發現,1987~2005年間,創始人退休之前5年、之後3年里,排除市場變動後的股價平均下跌60%,華人家族企業大部分都無法逃過爭產、分家這一關。很多企業家因為子女不願接班,不得不選擇將自己創辦的企業賣掉。

中國民營企業最近幾十年積累了大量財富,但還沒有出現大範圍的家族傳承的現狀, 為金融機構開展財富管理業務提供了巨大市場。根據瑞士信貸近期發布的一項調查, 2018年,中國財富超過百萬美元的人數超過348萬人,位列世界第二。而據瑞士信貸估計,到 2023年,中國財富達百萬美元的人數預計將突破546萬人,5年之內將增加60%。

面對廣闊的市場潛力,除了中資機構,外資機構也在加大布局。「中國的很多財富還在第一代,還沒有代際傳承,是全球潛力最大的市場,所以很多私人銀行都在中國開展業務。 」陳學彬說,新加坡銀行雖然未在中國境內開設分支機構,但該行及其母行華僑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投入了關鍵的資源。

根據公開信息,花旗銀行2018年其可投資資產在100萬元以上的財富管理客戶,同比增長21%,預計2019年將增長逾30%。

「近5年在亞洲,特別是中國,財富傳承或者是家族傳承的理念,發生了很多改變,傳承並不僅僅是給後代多留錢。」陳學斌稱,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一些民營企業老闆已經將企業、私人財富區分的很清楚;另一方面,家族傳承已經從單純的關注財富傳承,開始與企業和家族事業傳承並重。

正是由於這些新的變化,外資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在組織架構、業務等方面的新模式,能為中資金融機構提供借鑒。

陳學彬稱,在企業傳承方面,該行通常會建議客戶儘早對接班人進行考慮和規劃。例如,如果家族企業創始人的子女對接管家族生意不感興趣,且並非所有企業家的子女都適合領導企業,在此情況下,可以考慮遠房親戚、聘請非家族成員的職業經理人,擔任企業CEO,其子女作為股東佔有一定股份,而職業經理人往往能帶來更好的業績。此外,在解決家族內部糾紛方面,則建議客戶設立糾紛解決機制,以便交換意見和協調糾紛。

陳學彬還稱,新加坡銀行自成立以來就專營私人銀行業務,通過開放平台,與多家大型國際資管機構合作,根據客戶的風險、需求,篩選和配置投資組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2019開年經濟數據:基建地產帶動投資回升,汽車消費止跌
一針一線傳承文化之美,黃土梁峁上的東鄉綉娘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