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夷陵之戰中,擅長玩火的劉備,為何會敗在火上?

夷陵之戰中,擅長玩火的劉備,為何會敗在火上?

公元219年,孫權乘蜀將關羽進攻襄樊之機,派呂蒙率軍襲取了荊州。荊州丟失後,是奪回荊州還是北攻曹魏,是劉備集團面臨的一次重大的戰略抉擇。劉備主張奪回荊州,諸葛亮、趙雲等主張北攻曹魏。221年,劉備決定大舉攻吳,奪回荊州。這一行動的結果是222年夷陵一戰,蜀軍大敗。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同諸葛亮隆中對確定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是背道而馳的。夷陵之戰發生在公元221年。此時,曹不稱帝、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孫權此時雖沒有稱帝,但雄據江東,且新得荊州。三國鼎立的局面此時正式形成,但三國之間的實力又是不平衡的。吳蜀較之曹魏,實力要差得多。吳蜀如果分別單獨與曹魏對敵,就會很快被曹魏各個擊破,甚至被并吞。劉備要想實現其統一目的,必須先聯合孫權,滅魏後再圖東吳。因此,從夷陵之戰爆發時的戰略格局來看,劉備集團聯昊抗曹的戰略方針並沒有過時。從這個意義上看,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違背其戰略的。

劉備夷陵戰敗的第二個原因是其手下缺乏將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蜀漢五虎上將已去其三:關羽敗亡,張飛遇害,黃忠病逝。餘下馬超鎮守西羌,趙雲因勸諫劉備伐吳,為備所不喜,另一猛將中的猛將魏延則鎮守漢中。《三國志》所述夷陵之戰劉備部將——吳班、馮習、張南、沙摩柯等均無傳。《三國演義》說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為報父仇,參加劉備討伐東吳的戰爭,並斬殺東吳大將潘璋、馬忠。《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載——張飛之子張苞早夭,另一子張紹為文官,俱無參戰的記載。反觀東吳方面,朱然、潘璋均為知名宿將,歷經東吳開創大小百餘次戰役,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與東吳相比,劉備在將領層面上無疑又輸一著。

劉備夷陵戰敗的第三個原因是他恃勝而驕。夷陵之戰初期,劉備連戰連捷,已深入吳境五六百里,半個荊州已復,連續的勝利使劉備上下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情緒,開始麻痹大意起來。劉備戎馬半生,久經戰陣,對火攻並不陌生,其屯駐新野時,曾火燒博望,為其生平得意之作,其作連營,必曾考慮到對手火攻而作相應的戒備。以陸遜之能,必因劉備部署精密而苦於無機可乘。而當劉備驕惰之心已生,戒備必然鬆懈,遂被陸遜果斷抓住戰機,施以火攻,而至大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73歲的書壇奇俠:千年王羲之,百年周命迪
清宮劇為什麼受到追捧?專家:清朝沒有昏君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