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堅持,堅持這件事,可預防心血管病!
【 作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李凌教授 】
體脂指身體中的脂肪組織。適當比例的體脂是人體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儲能、保暖和緩衝的功能,然而,過量的體脂會影響健康。肥胖症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分布異常、體重增加,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增加的現象早已為醫學界所知曉,其導致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危險分別是正常體質者的3.0倍和2.5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半個世紀以來,超重和肥胖在世界範圍內呈廣泛流行趨勢,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之一,這與經濟發展後帶來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肥胖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在我國這一流行趨勢日益明顯,2002年與1992年相比,我國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了38.6%和80.6%。
總能遇見一些肥胖的年輕患者來就診。有一位40歲男性,因活動後胸悶及雙下肢水腫入院,BMI指數[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m)2,正常成年人為18.5~23.9,24~27.9為超重,≥28為肥胖]高達34,患高血壓及糖尿病近10年,查心電圖及心臟彩超提示陳舊心梗,且心功能較差,后冠脈造影則明確為其中一支冠狀動脈前降支慢性閉塞,打通植入1枚支架後上述癥狀明顯好轉。
當然,更多的還是一些高血壓患者,二三十歲左右,BMI指數多在30以上,高壓多大於200mmHg,低壓多可至120mmHg,完善檢查後多數未見明顯繼發性因素,且合併高血脂、脂肪肝、蛋白尿、糖代謝異常等,考慮原發性高血壓和肥胖明顯相關。可以想像,對於這類患者,如果不減重並控制血壓、血脂等相關危險因素,他們很可能早早患心腦血管疾病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甚至壽命。
減重可明顯降低超重肥胖患者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使罹患心腦血管病的危險降低。控制能量的攝入和增加體力活動是降低體重的有效措施。飲食上,除了要減少總熱量的攝入,還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控制高能量食物的攝入。
在運動方面,規律的、中等強度身體鍛煉是控制體重的有效方法。此外,超重、肥胖患者還應有意識地增加日常生活中的體力活動量。對於非藥物措施減重效果不理想的肥胖患者,可選擇藥物或外科治療作為控制體重的輔助措施,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專家簡介
李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冠心病工作組專家,衛生部介入培訓基地主任,內科醫學部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康復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河南省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心血管疾病防治控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專家理事。擔任《實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學》主編,《診斷學》及《臨床新葯精匯》副主編。1984年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掌握國內外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熟練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搶救和治療,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肺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後獲得「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優秀科主任」、「河南省優秀醫師獎」等榮譽。2012年榮獲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 「優秀紅十字醫療專家志願者」、「中原健康好衛士」稱號。2017年榮獲中國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男孩患怪病,肚大如鼓!花費近200萬後,病情仍在發展……
※頭痛久治不愈?中醫:辨明內外虛實,好得快!
TAG: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