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是否有勞動節呢,其實都隱藏在這些詩歌裡面,你是否都知道

古代是否有勞動節呢,其實都隱藏在這些詩歌裡面,你是否都知道

說到「五一勞動節」,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放假。因此,在今年先開始流傳五一三天長假變成一天之後,就有一大波人便是很難受。甚至有記者在記者會上問國家領導五一是否真的只剩下一天了。而最近,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五一長假還在,甚至是變成了四天。

其實呢?勞動節作為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一開始並不是為了慶祝放假的啊,那是為了給勞動者爭取了權利用來慶祝的日子。

而在我國古代,也有對這個「節日」的記載,他們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了,他們的勞動節還是勞動啊,所以說勞動最光榮。

最先記錄這個節日的是《 吳越春秋》的《 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八個字,卻是反映了遠古時期勞動人民的全部的勞動生活:砍竹子,接竹子,製作工具,捕獲獵物。畢竟,在古代,勞動人民最大的生活就是生存下來。

而《詩經》作為一部記錄春秋時期的人民生活的是個總集,自然也是少不了對於勞動場景的描寫。其中一首最為經典的就是《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畢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 饁彼南畝, 田畯至喜! 」其描繪的是農民在田間耕作的畫面,一年四季,揮舞著農具,憑藉著自己所年來的經驗,在田間揮灑汗水。

當然,我們古代的一些名人也逃不過當勞動人民的命運。著名的五斗米先生——陶淵明的《 歸田園居》( 其三):

「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就描寫了自己在南山下種豆種瓜的生活現象。但是對於他來說,更多的是對生活的享受,那種自由自在地,自給自足的生活要比官場生活更加愜意的多啊!

而這寫詩歌中,有一首基本上每個人都知道,而且知道的人肯定自出生後會識字的時候就會了。那就是李紳的《 鋤禾》: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僅僅是20個字,就把農民辛辛苦苦勞作的情景描繪的淋漓盡致,並且成為了教育後人珍惜糧食的一首很有分量的詩歌。

相信還有很多人記得初中語文課本的這麼一首詩歌,作者是白居易,詩的名字是《 觀刈麥》: 「 田家少閑月, 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這首詩描繪的秋收時候的繁忙的時候,也就是農民口中所說的農忙,這裡的五月只是一個泛指,因為南北有差異。但是繁忙的景象卻沒有差異。到了這個季節的時候,一家上下全部都會動員起來,不僅僅是大人,連小孩也會被拉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說是送水。而在田地里勞作的人確實是辛苦,一遍背上要受著烈日的炙烤,一遍腳底下還有蒸騰而上的熱起。但是儘管如此,還是盡心儘力地干著活。這首詩可以說是對古代勞動者的深切的關懷和同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