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劍」出土50多年,都知道它有「超前科技」,專家無法解釋
想我中華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如今更是國富民強,蒸蒸日上,如殲20、國產航母等高科技武器層出不窮;當然,如今的先進科技足以讓國人為之驕傲,但古人同樣創造了諸多「奇蹟」,有些科技甚至到今天都無法解釋和運用。這裡僅舉一例,早在上世紀60年代,河北出土了一件古代青銅兵器,但光亮如新的外貌卻把專家嚇了一跳;也正是這件歷經2400年,至今仍「光亮如新」的青銅器,它所蘊涵的「超前科技」直到現在依然無法解釋。
說這話還要回到1965年的10月,湖北荊州發現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墓」;這座古墓歷經2000多年的歲月,如今內部已滿是積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考古專家還是找到了一件被浸泡了2400多年的「青銅劍」。說到這對考古感興趣的朋友或許已經猜出來了,這就是今天的「越王勾踐劍」;但當時專家的第一反應卻不是給它起名字,而是它在水中浸泡2400年後,為什麼還能如此「光亮如新」。實事求是的說,專家的第一反應是:這把「青銅劍」應該是現代產物,就是因為它出土時「光亮如新」;因此專家拿在手裡第一時間就是觀察它的劍刃,沒想到輕輕一抹,手指居然出血了。
雖然考古專家受傷了,心情卻是越來越亢奮,後又找來16層紙疊在一起,這把「越王劍」一揮之下居然將紙張全部劃破;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超前科技」才促使這把2400年前的青銅器,到如今依然擁有「光亮如新」的外貌和如此巨大的威力呢?或許有朋友會說「這把『越王勾踐劍』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專家也早已作出解釋,劍身上有一層『鉻』才讓它如此鋒利的。」的確,專家是說過「越王勾踐劍」的劍身上有一層「氧化鉻」物質,主要成分為銅、錫、鐵、鉛、硫等元素混合而成;但是,這層「氧化鉻」是不應該出現在2400年前的,理由很簡單,「鍍鉻」工藝是近代產物。
有朋友或許又要說了「古人全憑手工製作,這一過程有很多當時人為不能控制的因素,『鍍鉻』或許僅是巧合。」當然,說「巧合」的也並非沒有道理,古人鑄造工藝除了本身技能之外,的確也存在著「偶然」參雜不同化學元素的可能;但是,說「越王勾踐劍」是巧合,這點是專家普遍不認同的一點,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這把劍的外貌太過特殊。以今天的考古發現來看,出土的「青銅劍」多為通體一個顏色,但越王劍卻是個另類;它的劍身上還覆蓋著一層精美的「菱形暗紋」,難道這僅僅是為了美觀嗎?
這層「暗紋」很有規律的排列於劍身,又與「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渾然一體,用專家的話說,這樣的鑄造技藝同樣不應該出現在2400年前;別說是2400年前,就是以今天的高科技,或者乾脆以數控機床來輔助鍛造都「無法複製」出一樣的效果,各何況古人全程手工鍛造。這層「菱形暗格」如果僅是為了美觀,似乎也說不通,因為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即便是某位帝王的佩劍,其外貌也沒有如此精緻;畢竟「越王勾踐劍」本身為青銅器,同為青銅器的其他文物,為什麼就沒有它這樣的精美外貌呢?
關於這一點,考古專家也給出了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為,「菱形暗格」或與劍身塗鉻技術相輔相成,換句話說,單憑「劍身塗鉻」是不可能將這把青銅劍保存2400年依然「光亮如新」的;至於這層「菱形暗格」究竟起到什麼作用,因為劍身有一層「鉻」覆蓋,專家也不可能將其去除後仔細研究,因此目前仍無定論。第二種解釋,以「越王勾踐劍」的整體形態來分析,當時金屬塗鉻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目前發現的卻僅有這一把青銅劍運用了這項技術;這就說明有人故意將這項「超前科技」給禁止了,至於這人是誰,有人說是秦始皇,也有專家認為「非地球生物」。
「越王勾踐劍」雖然出土了50餘年,但它身上依然包裹著重重迷霧;不管怎麼說,它都是一件「難以複製」的國寶級文物,或許隨著科技的繼續發展,專家也會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
TAG:漫步明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