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枚實寄封,參與的過程就是完整的一環,不可或缺
每次去實寄的時候,總是在心中要好好地盤算一下應該貼什麼郵票比較合適。有的人喜歡只貼普票,美麗中國、鳥、民居、長城等等,以一種原生的「自然狀態」來彰顯實寄的過程。不過,還有的人更喜歡選擇合適的題材,切題的郵票內容,尤其是相關的郵票來彰顯關聯性和紀念性,相互補充,尤其是一種文化的印證和銜接。各種加貼是為了豐富主題的多樣選擇,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種關聯的比較和映襯,這也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吧。
當然,整個封的整潔性,郵戳的完整,蓋戳的水平,字跡的工整等等,都是影響一枚實寄封美譽度的方方面面。如果一枚實寄封,郵票貼的東倒西歪,戳蓋得模模糊糊,或者封上的字寫得龍飛鳳舞極難辨認,這樣的實寄封,有幾個人會喜歡?
喜歡實寄的朋友都知道,每一枚實寄封該有的元素一定要有,且要恰到好處。實寄封的元素包括:信封,郵票(或郵資),郵戳,以及書寫。我們在淘置以前的一些舊封的時候,如果遇到一枚實寄封的郵票脫落,或者沒有蓋戳,也就是有的元素缺失了,這樣的實寄封就不太完整了。而且,如果郵票不符資,那也是有瑕疵了。
在選擇實寄的時候,各種封都可以選擇,官封、首日封、美術封、公函封、手繪封、剪紙封、門票封、校園封、賀卡、明信片等等都可以成為載體。選好信封之後,就是如何選擇郵票了,如果有當日發行的郵票,那就是首日實寄了,當然也可以加貼票;如果是某一個紀念日,就要選擇相關聯的郵票,比如教師節,可以選擇教師節的郵票等等。去風景區,也可以找相關聯的風景郵票等來加貼,彰顯彼此的關聯和印證。
其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在多枚郵票貼一個信封的時候,一定要搭配好位置,並且要考慮好如何蓋銷戳,一定要預留下蓋戳的位置。要留出足夠的空間,然後再根據剩下的空間,來安排書寫,否則先寫好之後,萬一發現和貼票或蓋戳的位置重合了,那就來不及了。
如果時間來不及,需要提前書寫的話,一定要找到和即將發行的郵票一樣大小的來比對好位置,然後再書寫。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一個人的字寫得不太好看,也要寫得盡量工整,一筆一划,這也體現了一個人做事的態度。
最後一步就是去蓋戳了,一枚實寄封的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郵戳,縱使郵票再漂亮,書寫再美觀,戳沒蓋好,那就是最大的敗筆,或者說直接就成為了一枚廢封了。如今比較多見的郵戳有儲墨戳,鋼戳,鋅板戳等。當然還有郵資機,郵資機戳等等,那是為了補資方便或者關聯。
儲墨戳主要在南方比較多,需要多試蓋幾枚,不要直接就給信封上蓋。一定要提前適應一下。筆者曾經蓋過幾次,但效果一般,還是蓋的比較少,手不熟。而鋼戳是筆者最喜歡的,因為鋼戳可以對敲,蓋出來也非常漂亮,字跡清晰,郵戳有凹凸感。為了能夠蓋好戳,很多朋友都會選擇自己帶油墨,一般是買那種比較貴的速乾的墨,某寶上有不少,也有從某國讓朋友捎帶回來的,價格從幾十到上百都有,自然蓋出來的效果也不太一樣。
蓋戳的時候,下面要墊一個皮墊,這樣敲出來清晰。蓋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手握戳柄,找准位置,迅速砸下,此法較快,但極易蓋偏,且往往因發力不均導致蓋得一邊重一邊輕,輕的一邊甚至完全沒有蓋出來,也容易出現重影,不過有一些高手尤其是要大批量蓋戳的高手,都是徒手來蓋戳,筆者曾經遇到過幾位這樣的高手。蓋戳又快又穩,不過,戳的位置也有偏差的時候,但基本都清晰。
二是按壓,將信封放在軟皮墊上,將戳印上墨後輕輕地放在要蓋的地方,再用左手握住戳柄,右手用力按壓,注意用力均勻,各個方向均要照顧到,但是這樣的蓋法很容易出現漏墨的情況,也就是有的地方清楚,有的地方缺失。
三是對敲。將戳輕輕放在要蓋的地方,再用左手握牢戳柄,右手持橡皮戳(對敲器)一類的重物敲擊戳尾,筆者使用的就是這樣方法。至於鋅板戳和鋼戳銷法類似。而如何蓋好戳,其實就是一個熟練度,蓋銷的多了,自然就清晰了,位置也會逐漸美觀的。
做過多次實寄封之後,逐漸喜歡上整個過程,也就是在每一次實寄的過程中,整個環節加起來才是完整的。從選擇信封,選擇郵票,選擇貼法,選擇蓋戳,甚至在去的路上,在排隊買票的過程中,在撕票,貼票,用膠棒張貼的過程中,手指上經常會沾上很多固體膠,但依舊貼的津津有味;蓋戳的時候,有時候還需要換柄,即使弄得滿手都是油墨,也樂此不疲;這就是喜歡,這就是參與過程中的值得記憶的美好。甚至在郵市上挑選想要加貼的郵票的時候,精挑細選的過程中,其樂融融。這就是一種興趣的養成,也是參與過程中值得回味的地方。最後看著自己做好的一枚枚實寄封,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成就感。試想,當我們進入耄耋之年的時候,翻看著一本本,一封封,一枚枚實寄封的時候,是不是還能想起那些歲月,那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這就是人生的境遇,這就是點滴實寄過程中的每一個故事。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TAG:刀馬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