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的錢幣秦半兩,流通時間不長,但有一點特徵卻延續了兩千多年

秦朝的錢幣秦半兩,流通時間不長,但有一點特徵卻延續了兩千多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都有自己的貨幣。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秦國自己也有布幣和環幣,而且環幣的幣面上還鑄有「兩」、「朱」(即銖)等字樣。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廢除原先所有貨幣,並重新規划了兩種貨幣:一種是上幣,用黃金製造,單位是鎰;另一種是下幣,用銅鑄造,單位是半兩。所以又稱為「半兩錢」,後世習慣稱為「秦半兩」。一般來說,上幣數額巨大,用於大額支付,比如象皇帝賞賜之類;而下幣才是普通老百姓之間日常流通的。

有人懷疑秦始皇其實並沒有將鑄幣權完全控制,因為現代出土或流傳下來的秦半兩,在重量和含銅量等方面幾乎枚枚不同,其差別巨大。對此,一些專家認為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度量衡,但短時間完全落實的可能性不大,各地度量衡不同,造成錢幣品質不一,應該是比較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許當時直接將銅器融化制錢,銅器本事品質不一,所以製造的錢幣自然也參差不齊。

從形勢上看,秦半兩當中的字跡較高,且四周沒有凸起的輪廓保護,所以字跡非常容易磨損。錢幣的外圍應有凸起的輪廓,以保護當中的文字、圖案,這在現在是個常識。在中國,戰國時期的刀幣就已經擁有了這樣的功能,而自漢以後,由五銖錢開始,這也成為了定例。但歐洲則要到一千多年之後才發現其中的訣竅。

雖然秦半兩在很多方面尚不完善,但有一點它是鼻祖。就是他的形狀,外圓內方。後世的「孔方兄」都是自它而始的。以前的錢幣也有很多有孔的,但以圓孔的居多。到它這兒為什麼改了呢?通常會說兩種原因。

一種原因認為麻繩穿過錢孔,方的老實,圓的容易轉動。所以圓的比方的更容易被磨損。算是個理由吧,只是聽著怪怪的;另一種意見認為,秦始皇迷信陰陽五德之說,外圓內方實是比擬天圓地方。古人樣樣要求「師出有名」,這應該是個站得住腳的說法。

事實上不管哪種說法,但從鑄造的角度講,中間方孔無疑是一大進步。因為制錢是將銅水灌入「范」中(模具)成型,然後再拿出來。從范中剛拿出的錢幣會有一根細細的銅尾巴,而且周邊毛糙需要打磨。當時的方式是當中一個固定的柱子,將銅錢套上去,然後人工打磨。如果是圓孔,則是圓柱,打磨時錢幣跟著受力轉,不容易控制;如果是方孔,當中就是方柱子,錢幣套上去被鎖住,打磨時既省力又有效率。

儘管「秦半兩」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畢竟是我國貨幣的首次大一統,擁有巨大意義。而且這種外圓內方的形狀,一直要到清朝末年才會結束它的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庚子退款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一張圖看懂庚子退款來龍去脈
李蓮英有多大權力?憑什麼這麼厲害?幾個冷故事看完他的一生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