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的警察隊伍,在80年代中期,為何經常舉行公審大會?

中國的警察隊伍,在80年代中期,為何經常舉行公審大會?

對於很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們來說,對於公審大會應該不會陌生。因為從80年代中前期開始,幾乎各地都舉行過公審大會。在作者的童年時代,曾經目睹了好幾次公審大會。公審大會一般是由公檢法等部門聯合舉行的,有時候還需要武警的配合。公審大會在八九十年代非常常見,在最近10多年裡則少得多了。那麼,為何在80、90年代,經常舉報公審大會呢?

一、從70年代末期開始,治安穩定面臨很大的考驗

認真的說,組織公審大會的原因很多,例如震懾各種犯罪團伙、教育普通百姓等等。與此同時,和我國警察隊伍的警力不足也有關係。在建國之後,我國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警察隊伍。在50年代中期,我國警察隊伍的總數大約有70多萬。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標準,每1萬人中最少應該保證擁有20名警察,這樣才能保障社會治安的穩定。西方大多數國家都按照這個標準布置警力,例如美國,每1萬人中大約有25名警察。我國當時的警力密度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但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社會治安不好。根據一些老年人回憶,在五六十年代,社會治安非常好,基本上接近於路不拾遺的水平。按照一位退休老警察的回憶,在五六十年代,自己所在的公安局,曾經一年都沒有遇到重大案件,基本上都是盜竊和鬥毆類案件。

但是進入70年代末期以後,由於各方面的關係,我國社會開始面臨巨大的考驗。1978年,我國總計發生治安及刑事案件53萬多件。到了1981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89萬多件。各種案件的數量越來越多,當時,我國警察的總數卻只有60多萬。與50年代中期,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人口數量不斷的增加,治安情況面臨著挑戰。在80年代初期,年輕女性在晚上根本不敢出門。即便是白天出門,也需要結伴同行。當時,盜竊、鬥毆等案件越來越多,重特大案件屢屢出現,遼寧、上海、甘肅、河南、湖北等地區均發生了各種大案要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在1983年開始了第一次嚴打行動。經過一系列的整頓,社會治安出現了明顯的好轉,但是進入9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各種西方暴力影視劇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各種原因,社會治安再次惡化。因此在1996年,又進行了第二次嚴打行動。

二、為了震懾各種犯罪分子,舉行了一系列的公審大會

每次嚴打行動,警察隊伍都會抓獲一大批各式各樣的犯罪分子。對於這些犯罪分子,自然要接受審判。當時,為了震懾各種犯罪分子的作用,同時教育普通百姓,公檢法等機關聯合舉行了一系列的公審大會。從作者剛剛記事到少年時代,先後圍觀了好幾次公審大會。公審大會一般在學校操場或者體育場舉行,周圍的很多百姓都回去圍觀。警察和武警負責維持秩序,法官宣讀罪犯的罪行和審判的結果。按照當時的習慣,最前邊的幾個罪犯基本上都是重罪,會面臨死刑。當時還沒有藥物注射,都是執行槍決。後邊的罪犯在罪行上輕一些,一般都是有期徒刑。在作者的印象中,對一個罪案印象很深。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因為鄰里糾紛殺了鄰居一家,最後被警察成功抓獲。當時,這個罪犯被判處死刑,而且是第一個被押赴刑場的。

由於在八九十年代,社會治安情況相對不是很好,警察隊伍的警力不足。為了起到震懾作用,我國各地都舉行過公審大會。作者坐火車去某地的時候,某縣城的火車站廣場上正在舉行公審大會。那麼,為何現在公審大會的數量越來越少呢?第一,隨著警察隊伍的逐步成熟,社會治安已經明顯好轉,各種案件的發案率明顯降低。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警察隊伍不再需要利用公審大會的形式震懾犯罪分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法制的逐步健全,從21世紀初期開始,我國已經不再鼓勵進行各種公審大會了。因此在最近10多年時間裡,公審大會的數量越來越少。除非是特殊地區的特殊情況,一般情況下,很少看到公審大會。對於21世紀出生的朋友來說,可能沒有見過公審大會,大家可以觀看一系列關於公審大會的紀錄片。作戰對警察的制服記憶猶新,尤其是那套78式警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四面受敵到反包圍,弱小的後金政權,如何實現戰略大逆轉?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相親方式,為何偏偏選擇了元宵節看燈?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