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田鵬穎:思政課創新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田鵬穎:思政課創新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依據、重要立場、重要使命、重要地位、重要要求、重要方法、重要保證,特彆強調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這對我們深刻總結近年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經驗,深化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律的認識,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辯證矛盾,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具有重大意義。

一、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的本質

政治和學理是兩種事物,政治性和學理性有著明顯差別,這是討論政治和學理、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基本前提。我們講「統一」,是辯證的統一、矛盾的統一。這種矛盾是辯證矛盾,而不是邏輯矛盾,是客觀事物本身、生活過程本身固有的矛盾。黑格爾在《小邏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54—255頁)中指出:「在對立中,有差別之物並不是一般的他物,而是與它正相反對的他物;這就是說,每一方只有在它與另一方的聯繫中才能獲得它自身的【本質】規定,此一方面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對方的對方」。這充分表明「他物」是自己的他物,辯證矛盾的對立面是「自己的」對立面。矛盾著的對立面作為自己的對立面,相互滲透、相互飽含、相互轉化、相互貫通。這就是統一性。

由此可見,第一,這種統一性不是我們強加或嵌入的,而是事物本身內在的固定的;第二,這種統一是辯證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相互之間的統一,各自在對方中發現自己、表達自己、體現自己;第三,這種統一是矛盾對立雙方相互給予、互相補充、互相成就的過程。當然,社會領域,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的政治性與學理性的統一,是在教育主體——教師的主張、選擇、作為中實現的。所謂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政治性與學理性統一,就是政治必須是通過學理性展現的政治,學理必須是表達政治的學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表明我們黨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境界。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獨斷,更不能武斷,必須尊重規律、遵循學理,以理服人。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我們說:「武器的批判同樣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馬克思說:「物質的力量只能由物質的力量來摧毀」。我們說:「理論的力量只能由理論來摧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讓理論支撐政治、解析政治、說明政治,從而讓思想政治潤物無聲地進入受教育者心靈。

二、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的根據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併不是人們的主觀臆想,而是有著理論底蘊、現實支撐、文化基礎的方法論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理論成果及其文化形態,特別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我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社會、生態、外交、國防、黨建等領域形成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和成果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有其自己深厚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所有這些都為我們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對教育工作高度重視。我們對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斷深入,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有了這些基礎和條件,有了我們這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在政治性和學理性統一中,必須注重講理論,而不是輕意下結論;必須注重講原理,而不是注重講故事;必須注重思想性,而不是注重戲劇性。

三、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的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教學的關鍵在做到「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從而「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是用堅定的立場對待政治。「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任何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都必須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永遠站在黨和人民一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用深厚的歷史把握政治。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只有在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才能透視出歷史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方向。」馬克思主義形成於對資本主義歷史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之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也基於「大歷史觀」確立中國歷史新方位,結合近代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發展的「大歷史」,創立新思想。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以深厚而廣闊的歷史視野,用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思想政治」的道理講明白,講清楚。

三是用真理的態度對待政治。無論是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還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教學中,都要堅持真理問題的辯證法,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顛撲不破的偉大真理,又要明確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並且善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啟發學生,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式、根本不變的價值選擇。

四是用科學的理論解析政治。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理服人,並在此基礎上引導青年學生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的奧秘所在。

(作者系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林珏:「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低碳能源合作
蔡昉:穩就業的政策優先序和實施原則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