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當他們的能力還不足以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肯定需要成人的幫助。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從依靠他人到依賴自己,再到內化技能的過程。

俄國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過一個核心概念「最近發展區」。它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自己能夠達到的成就和在一個擁有更多知識的人的幫助下所能達到的成就之間的距離。

也就是說,一個孩子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肯定不會比在一個成年人的幫助下,完成得更加出色。這是必然的,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才能學習到更多的技能,並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具體內容。


1、「最近發展區」的三個階段

維果斯基將「最近發展區」概念的發展理論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並不是斷裂的,而是有一定的重疊性。

第一個階段:孩子得到能力更強的成人的幫助。

維果斯基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沒有獨立,必須依賴成人的幫助。剛開始,孩子甚至都不能理解他所面臨的問題,需要成人的引導和解釋,孩子只是單純的模仿和跟從。

例如,孩子看見別的小朋友爬上滑梯,然後再滑下來,他也會欲欲躍試,想爬上去。這個時候,家長只需要幫助孩子爬上去、滑下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即可。等孩子能力提高了,家長就可以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這個任務。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二個階段:孩子可以自己幫助自己。

當孩子具備一定的能力後,他就會懂得自己幫助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完成一些任務。維果斯基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面對一些任務的時候,雖然不需要家長的指導,但一般都會自言自語重複家長的話來指導自己。這代表著孩子從接受他人指導到自我指導的轉型

確實如此,我記得我家孩子有一段時間就特別喜歡自言自語。例如他在玩積木的時候,就經常一邊說一邊動手,還假裝有其他小夥伴一起玩,並假裝自己正在指導其他孩子怎麼做。我想,這個過程就是孩子開始自我指導的開始吧?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三個階段:自動化。

在經過重複的練習後,孩子逐漸不自言自語了,他能夠非常熟練地完成某件任務,甚至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比如,孩子玩積木拼汽車,小的時候會自言自語自我指導:這個輪子要按在這裡等等。大一些的時候就直接拿起來就玩,一會就拼出來一輛小汽車。

當孩子把這個技能熟練到成為一種自發行為的時候,就證明孩子已經從社會的(外在)層面轉化到心理的(內在)層面上。

這就是孩子能力增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幫助孩子,或者說家長正確地幫助孩子,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家長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就可能會導致孩子能力的倒退,甚至退回到早期階段的狀況。

很多家裡有二胎的父母,可能會發現,當老二出生後,老大很容易就退化了:以前會做的事情不會做了,又開始黏著媽媽了等等。其實根源就在於,老二出生後,家長們在幫助面臨問題的老大的時候,使用了錯誤的方法。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2、家長幫助孩子的誤區

第一,全權代理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就產生這樣的誤區。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全權代理,不給孩子任何動手的機會。這樣的後果不僅僅是讓孩子具備較弱的動手能力,還可能養成孩子嬌逸的性格。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維果斯基認為是因為成人對孩子的敏感性不一樣,對孩子的需求的反應能力也不一樣。也就是說,是因為家長分不清楚哪些是孩子能夠單獨完成的事情,哪些是孩子能力範圍之外的。

這類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一般具備很強的控制慾望,會給孩子提供太多的幫助,以至於孩子非常依賴他,而這種依賴又增強了這類家長的成就感,從而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夠幫助孩子,由此產生一種惡性循環。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二,放任不管

與全權代理不同,放任不管的家長一般都發生在家長特別忙碌的情況下。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得不到幫助,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孩子會變得害怕困難,不敢接受挑戰。

小時候,我的父母很忙,基本對我就是放任不管的。遇到問題的我,要麼自己想辦法解決,要麼就自動放棄了。所以,現在的我很害怕挑戰,安於現狀,也不會向人尋求幫助。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了,家長能夠及時給予幫助,會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因為他明白,他的努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接受,不管發生任何問題,父母都是他的堅強後盾,能幫助他解決任何問題。他的信賴感,他的自信心以及他的安全感,就這樣建立起來了。在這樣和諧的關係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更有信心去面對更加困難的問題。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三,提高要求

這個現象最容易出現在二胎家庭中,當老二剛剛出生,全家人都圍著老二轉,卻要求老大在一夜之間變得懂事。如果老大出現退化行為,家長甚至集體批判。這樣很容易導致老大心理出現問題的。

還有的家長,以鍛煉孩子為由,讓孩子完成一些不適合他年齡的任務,這樣做不是鍛煉孩子,其實是在折磨孩子。每個孩子的生長進程並不一致,有些任務,有的孩子能夠完成,有的孩子無法完成,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有些家長面對其他同齡孩子能做到事情,自己孩子做不到的情況,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然後就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做。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孩子沒有自信,自己認為自己無法完成任何任務,結果變得畏畏縮縮。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3、家長幫助孩子的原則

當然,在幫助孩子方面還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基本都不會有問題。

第一,孩子遇到困難,家長要及時幫助。

不管多大的孩子,當他面臨困難,而他自己還沒有學會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

例如,有些家長從來沒有教過孩子系鞋帶,每次都是幫孩子做這件事。眼看著孩子已經10歲了,能夠自己系鞋帶了,自己的孩子還不會。於是,突然有一天就要求孩子自己做這件事。孩子當然不會做了,因為他從來沒有學過啊。儘管他已經10歲了,儘管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會做這件事了,但從沒學過系鞋帶的孩子肯定不會做這件事。

所以,一個從沒學過系鞋帶的孩子,但他的鞋帶散了,家長就要及時幫助他,或者幫他繫上,或者開始教他學習。總之,孩子面臨系鞋帶的困難,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給孩子做得太多了。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二,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家長要減少幫助。

孩子的進步總是一點一點的,不可能一下子就什麼都會了。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當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足夠自由發揮的空間,減少對孩子的幫助,逐漸降低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的干涉。

家長為孩子提供幫助,取決於孩子的進步。只要孩子有能力,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只需要適當的時候提點一下即可。也就是說,家長對這個過程的控制應該隨著孩子能力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直到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關注孩子已經達到的水平和所具有的潛能,並引導孩子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逐漸給孩子增加一點難度,以幫助孩子逐步過渡到解決更加複雜的問題。不過,這個過程一定要小心,因為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挫敗感。

第三,讓活動變得有意思。

我之所以將這一點提出來,是因為我個人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玩中學。不管多麼困難的事情,如果讓孩子體會到了樂趣,他們都會積極的參與,並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自主能力。如果家長想要孩子自己動手,那麼得通過一個快樂的方式讓孩子學會這件事,否則孩子就會有抗拒的心理。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4、如何正確幫助孩子

不是任何來自家長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有效的。所以家長如果在這方面做好了,孩子就能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敢於面對困難的人。維果斯基曾舉例過一位媽媽引導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完成卡車拼圖遊戲的例子,來說明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


孩子拿起一塊黑色的貨物拼圖,問媽媽:這個該放哪裡呢?

媽媽:你看看另外一個卡車是什麼樣子的,那個放哪裡,你就會知道。

孩子一會看看圖樣,一會看看拼圖,孩子喃喃自語:我,我在看呢,嗯……這個卡車的黑色拼圖放這裡了。孩子指著圖樣中的黑色拼圖說。

媽媽:嗯……你想把拼圖放哪裡呢?

孩子拿起黑色拼圖,看著圖形,把拼圖放在了正確的位置:媽媽,放這裡!

維果斯基說,這是玩耍還是教學呢?對於孩子來說,二者之間的區別意義不大。家長對於孩子的指導都是以提問題的方式進行的,但卻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導正確的行為。短暫的談話後,孩子就將拼圖放在了正確的地方,從而獲得了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一,分解步驟,降低難度

面對一幅拼圖,兩三歲的孩子可能會有點犯怵。我家孩子直到三歲才學會玩那種9塊拼圖的。當時我不理解這個方法,總是要求孩子有全局意識,現在想來,我當時肯定給了孩子很多的誤導。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孩子分解步驟,降低難度。既然孩子還不具備從全局來研究拼圖的能力,那麼一塊一塊地找對地方應該比較容易。

例如,一幅關於馬的拼圖,讓孩子先找到馬頭在哪裡,然後馬脖子、馬身子、馬腿、馬尾巴等,把任務分解為更小的組成部分,讓孩子輕鬆完成小任務,再組合成一個有難度的大任務。

分解步驟還有一個比較好用的方法,就是強調關鍵部分。不管任何任務,他總有一個關鍵部分,抓住了關鍵部分,以後的工作就好進行了。接下來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下一步需要完成的任務。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二,幫助孩子利用記憶庫

孩子的記憶總是讓人驚奇的,他們的觀察也非常細膩。就像上面例子中的那位媽媽一樣,孩子在她的提醒下,通過觀察圖樣,最終成功完成拼圖。

這裡不得不自誇一下,我就特別喜歡使用這個方法。每次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是以前孩子已經經歷過的,我都會把這事拿出來再說一次。

例如,有一次孩子從幼兒園借回來《螞蟻和西瓜》。我和孩子一起讀的時候,就提醒孩子是不是還記得以前看過的《法布爾昆蟲計·螞蟻》。

孩子一邊和我回想,一邊還又想起了在花園裡觀察螞蟻搬家的情況。最後還告訴我,螞蟻之所以是昆蟲,就是因為它身體有三個部分,有六隻腳等等。

利用這種方法,能夠讓孩子打開思路,尋找以前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模仿別人的方法,從而獲得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三,演示

對於小寶寶來說,演示是最好,也是最簡單的方法。當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而他的語言能力又無法理解家長的解釋,這個時候,家長只需要給孩子演示一遍就夠了。

例如,玩新玩具的時候,孩子剛開始都不知道該怎麼玩。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給演示一遍,甚至演示幾次,讓孩子模仿、學習和實驗。孩子會通過觀察,嘗試來玩這些玩具,最後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很容易會因為不成功而泄氣,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控制挫敗感,一邊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玩具,一邊鼓勵孩子,告訴孩子離成功還有多遠等等。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第四,評價成功或失敗

不管任務最後完成的程度如何,家長到最後都需要進行「總結」:「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全靠自己就完成了那塊拼圖!」這樣的語言能夠給孩子信心,讓孩子明白家長是認可自己的,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以後他會更加主動地去解決問題,也不會害怕困難。

相反,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積極反饋,孩子會認為他們的努力只會遭到否定和忽視,自己再努力也沒有什麼用,自然也就不會主動解決問題了。

全權代勞還是放任不管?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更有效

維果斯基認為,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這個觀點,也得到其他心理學家的認可,這種能力的提高會一直延續到孩子成年後的表現,是勇於面對困難還是逃避困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每一個細小的行為都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帶孩子太累了,要注意這個,要注意那個的。但其實很簡單,只要家長稍微用點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養育方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