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煬帝修長城後,洋洋洒洒寫下一首千古名篇,首開唐人邊塞詩先河

隋煬帝修長城後,洋洋洒洒寫下一首千古名篇,首開唐人邊塞詩先河

隋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年代較為短暫,但是兩位帝王卻極為重視北部邊防,從他們修築長城的次數就能看出來,隋文帝楊堅稱帝後,為了應對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南下的威脅,他前後五次修築長城。

到了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北方的邊塞雖然獲得了安寧,但他仍然徵發百萬民夫兩次大規模的修築長城以御突厥。

據《隋書》記載,大業三年(607年)七月,隋煬帝第一次北巡途中,「興眾百萬,北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於、紫河,二旬而罷。」當時修築長城,主要是出於隋煬帝出塞的安全而考慮的。

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第二次北巡途中又征男丁二十萬修築長城,自榆谷而東,西接朔方的長城,並將朔方以東的城、塹改造為長城,向燕、代一帶延伸。史稱「發丁男二十萬築長城,自榆谷而東。」

這樣,隋朝初年以來一直興師動眾修築的長城已經基本完善。當看到規模宏大的長城後,隋煬帝不禁志得意滿,於是,他洋洋洒洒地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飲馬長城窟行》 楊廣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合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岩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這首題名為《飲馬長城窟行》 本為樂府舊題,但是隋煬帝在這裡卻用舊題展現了塞外的大漠風光,並意氣風發地寫出一個帝王要征戰塞外的豪情壯志。

詩的開頭幾句表明了隋煬帝要效仿秦始皇修建長城,效仿漢武帝北征突厥的雄心壯志,同時也說明了自己修築長城並非是一時的意氣用事,而是把這當成永久性的解決邊患的功業。

在隋朝以前,也有三個文學家寫過同名的《飲馬長城窟行》詩,他們分別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三國文學家陸機、西漢文學家王褒。

但是,陳琳的詩寫的悲壯凄慘,寫明了修築長城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陸機的詩只是寫出了邊防的殘酷壓力,體現不出昂揚奮發的精神;王褒也只是寫了邊塞的苦寒現象而已。相比之下,隋煬帝的這首《飲馬長城窟行》 寫的氣魄恢弘,風格豪邁。

比如,詩中先說了「橫漠築長城」的重要性,接著描寫鳴金擊鼓的「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的壯觀場面,而「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寫出了塞外的秋寒,「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又一掃陳琳等人詩中的愁苦凄慘的氣氛,呈現出一片光明奮發的情景,結尾又寫功成凱旋,讀來令人鬥志激昂。

清代的張玉谷在其著作《古詩賞析》中這樣評論隋煬帝的這首詩:「通首氣體闊大,頗有魏武(曹操)之風。」

隋煬帝的這首《飲馬長城窟行》堪稱是一首千古名篇,其首開後來的唐代詩人寫邊塞詩之先河,並且也奠定了隋煬帝的詩文在我國文學史、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參考文獻:《重讀隋煬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徐繼畲與《瀛環志略》:近代中國「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