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壁壘限制城市群協同發展,業界建言可嘗試股份制合作
都市圈與城市群的發展,正日益受到中國的關注,並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但由於受制於行政區劃限制,城市群協同發展總面臨很多壁壘,如何打破區劃限制或行政壁壘,實現一體化發展,成為各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一場主題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的分論壇,彙集了來自中央和基層的政府官員以及企業家代表們。關於包括長三角一體化在內的城市群發展,如何打破區劃限制或行政壁壘,現場嘉賓給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議。不少人士建議,以市場化概念,通過股份制合作方式,或是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在上述分論壇上提出,高質量推進城市群建設應該順應新型城鎮化基本規律,把握若干重要原則、抓手和載體。
需要把握的原則包括:發揮行政導向和引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城市的比較優勢,不同城市之間根據資源稟賦錯位發展,避免低水平、同質化;通過創新加強制度供給,以解決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在張玉良看來,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其次是要發展都市圈、特別是1小時都市圈,同時還要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市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表示,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上海、江蘇、浙江交界處將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目前,上海正在與江蘇、浙江研究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相關規劃和制度設計。
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張玉良建議,可以把市場概念運用到行政概念中。比如,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是否可以嘗試股份制。也就是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均持有股份,形成一個股份制公司,而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行政區劃。
對於股份制的建議,江蘇省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在現場回應說,他們正在探索打破行政區域壁壘。的確可以在交通互聯互通等方面通過股份制的方式嘗試合作,還可以通過有優勢的產業,比如通過徐工集團向周邊擴散,組建一些控股企業以推動區域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在城市群的協同發展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行政壁壘。」周鐵根坦言,「因為這些地區大部分是跨省級和行政界線的,還面臨利益分割。現在我們的發展體系、考核體系不利於區域的發展。」
因此,他認為,要推動協調發展,打破行政壁壘和利益分布格局,關鍵是要推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包括推進交通的互聯互通、產業的協同發展以及社會事業的融合發展等。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韓永文也在論壇上提出,股份制的問題值得探索,實際上也已經在這樣做了,但做起來還是比較困難。比如,湖南曾經在深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就想過把中心城市的產業放到城市群的其他城市當中,之後探索產出資源分配的方式,也即股份制,讓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相結合。
另外,還有考核制度改革的問題,「這對我們來講是很艱難的,但必須要向前推進。」
事實上,在城市群的發展中,關於股份制的討論並不少。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湛和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娜就曾撰文提出,長三角一體化要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長三角「三層、四級會議制度」框架;運用市場化手段,建立長三角各地參股的股份制項目建設與營運主體,探索地方財政和稅收分享機制,從體制機制上為區域一體化提供製度保障。
※中海欠投資者一場業績爆發
※深陷資產糾紛 韜蘊資本「拋棄」易到用車
TAG:第一財經 |